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专家观点

秦海岩:阳江正成为全球海上风电创新的策源地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24日,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5在阳江开幕。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在接受南方+采访时表示,阳江凭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技术创新三大优势,正成为全球风电创新的策源地,引领阳江向“绿能之都”迈进。 05-29  
头条

多波束和三维声呐在水下构筑物基础冲刷检测中的综合应用

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资源,海上风力发电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可大大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风机基础结构简单,占用面积小,承载能力高,沉降量小,因此适用范围广泛。风机基础直接与大直径装机相连,所处的海洋环境复杂,在波浪潮汐作用下会在桩基周围产生马蹄形漩涡和漩涡脱落,常常导致桩基周围土体受到冲刷。冲刷侵蚀作用影响其地基的稳定性,桩基受到微小变形即可引起上部风机的倾斜晃动,从而影响风机的正常运转。因此对海上风机冲刷进行监测,对评估风机基础稳定性与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3-06-13 海上风电海缆

王中林院士:纳米摩擦发电机,海浪起浮等低频动能首次转化为电

在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 看来,最有潜力的清洁能源宝库无疑是海洋。他和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器件——纳米摩擦发电机,使得海浪起浮等传统发电装置无法利用的低频动能,首次可以被转化为电。王中林表示,理论上,如果能大规模部署这一装置,那么只需相当于北京市面积的一片海域,就可以满足全国20%的用电量。 2023-06-13 海洋能源

福建省“海洋渔业碳汇”发展现状及建议

目前,我国只有福建省达成“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其中,福建省连江县是依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对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15000t海带养殖增汇量进行认证与核算,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委托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购入本次海洋碳汇的“蓝碳基金”,兴业银行再与厦门航空联合推出“碳中和机票”,旅客在购买机票时可自愿加购10元的“碳中和机票”,用以抵消飞行产生的碳排放。该笔碳汇交易,实现了从碳汇认证、评估、交易和碳中和过程。 2023-06-08 海洋碳汇

海洋牧场3.0阶段——以数字化和体系化为驱动力的涵盖淡水和海洋的全域型水域生态牧场

水域生态牧场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运用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模式,通过生境修复和人工增殖,在适宜的海洋及淡水水域构建的兼具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渔业持续产出功能的生态系统。建设水域生态牧场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2023-06-06 海洋牧场

人工鲸落型海洋牧场理念与建设内容探索

鲸落的生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对海洋牧场的发展大有裨益,动物尸体的人工外源性输入使得海洋牧场局部区域的营养物质得到迅速丰富,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然生产力提升速度慢的问题,也能够使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得到快速构建。至今,海洋牧场、鲸落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也各自形成了理论体系。鉴于鲸落生态系统和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相辅相成等方面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人工鲸落型海洋牧场进行探索性研究,其主要内容是将两者有机结合. 2023-06-05 海洋牧场

海上风力机抗台风设计风荷载适用性评估研究

由于区域气候环境和结构设计体系的差异性,我国在海上风力机抗台风设计标准方面的研究仍然面临着重大挑战。虽然已经有不少研究者认识到了抗台风设计标准的重要性,但目前还没有较为系统的适用于国内海域的海上风力机抗台风设计标准。考虑到国内海域在没有台风风险的情况下可开发的海上风力潜力只占12%,同时并非所有海上风力潜力都具有经济竞争力。因此,制定适用于国内海域的海上风力机抗台风设计标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背景,本文从设计角度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现有设计标准对海上风力机抗台风安全性的适用性,旨在为我国南方和东南地区的海 2023-06-05 海上风电

冷疏影、王凡等: 我国海洋调查装备共享历程及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建议

海洋调查工作是开展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石,海洋调查装备更是进行海洋调查工作的必要技术手段。深入认知海洋科学奥秘、高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环境、有力维护海洋权益都离不开海洋科学的发展和海洋调查装备的支撑[1-3]。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大型海洋调查装备诸如无人水下缆控潜水器(Remote Operated Vehicle,ROV)、载人潜水器(Human Occupied Vehicle,HOV)、水下自主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水下滑翔机(Un 2023-06-05 海洋装备

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加大海域资源市场化出让比例,推动建立低效用海退出机制

《求是》2023年第11期刊发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王广华 署名文章《坚定不移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王广华在文中指出: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要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不断提高土地、矿产、海洋、林草等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海域资源市场化出让比例,推动建立低效用海退出机制。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持续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以“中国山水工程”为引领, 2023-06-02 海洋生态

邓毛颖:广州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三大策略建议

在日前举行的大湾区科学论坛海洋科学分论坛之“广州海洋强市创新发展专场”(以下简称“论坛”)上,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局长、教授级高工邓毛颖在主旨报告环节做了探讨分享,他将广州千年商都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广州海洋强市建设的优势娓娓道来,并从学术讨论的视角提出广州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三大策略建议。 2023-06-01 海洋经济

首届中国双碳技术大会在山东济南开幕

首届中国双碳技术大会暨第四届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恳谈会5月27日在山东济南开幕,吸引了1000余名专家、院士、行业翘楚参会。大会聚焦国家双碳战略,把脉问诊双碳技术难题,推动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促进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元元在致辞中表示,双碳涉及国民经济全行业绿色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双碳任务,就必须加快电力、化工、冶金、建材、交通等传统行业的绿色发展,着力推动绿色能源技术的快速崛起,加大支持新... 2023-05-30 双碳海上风电项目

山东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海上风电产业是全球最具战略性和先导性的新兴产业之一。为促进山东省海上风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调研梳理山东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初显成效,但在产业发展规划、科技支撑能力、电力消纳能力、配套服务产业以及企业投资和生产意愿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应遵循“统筹布局、创新技术、拓展方式、搭建平台、计划+示范”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山东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进程。 2023-05-29 海上风电

邓毛颖: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三大策略

海洋,是广州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源。广州着眼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世界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力争成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涉海资源要素配置中心、南海综合开发先行区、海洋产业集群高地和海岸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是培育广州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必由之路。综观当前全球一线城市发展目标,海洋强市成为高频热词。邓毛颖教授级高工表示,广州是我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海洋科研实力是广州海洋城市发展的最突出实力。目前集聚的国家海洋尖... 2023-05-26 海洋新材料海洋渔业海洋生态

海洋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

海洋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整合多源异构数据引接、超融合共享存储、高通量实时流数据处理、海量动态目标高效渲染及实时展示等技术,实现海洋大数据引接、存储、分析、可视化等功能。基于通用大数据分析架构基础,研制海洋大数据应用相关共性算法,构建海洋领域专用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推动形成良好的船舶行业与海洋领域智能分析算法生态环境,按照“大中台、小前台”的思路,支撑基于云服务的海洋智慧应用快速高效研制。 2023-05-26 专家观点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晓健:推进海洋产业创新,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5月23日,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海洋科学分论坛广州海洋强市创新发展专场在广州南沙举行。论坛现场,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崔晓健分享“推进海洋产业创新,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国家要求与地方思考”专题演讲。 2023-05-26 海洋经济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海洋烃类能源有序开发的"负碳"路径》

“如何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和海洋能源安全,这是一个非常严峻也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在5月22日召开的大湾区科学论坛海洋科学分论坛上,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以《海洋烃类能源有序开发的"负碳"路径》为题作主旨演讲,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发展建议。 2023-05-24 天然气水合物海洋生态海洋能源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