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仪所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一批从事海洋监测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科研院所, 60多年来,在海洋监测装备领域形成了一批成果,推动了我国海洋事业发展。”郑轶说。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海洋核心传感器与高端仪器领域的自给率仍然比较低,缺少总体水平超过国外、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同类产品。实现海洋监测装备的自主可控,刻不容缓。
自2006年博士毕业到海仪所工作以来,郑轶带领团队深耕海洋监测装备研发,突破“甚低频水下目标探测”系列核心关键技术,研制了我国急需的“噪声探测技术装备”,使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发针对甚低频低噪声目标被动探测设备的能力;攻克高可靠性声学释放器成套关键技术,实现海洋声学释放器、低频水声通信机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垄断,创立了目前能够与国外品牌同台竞争的唯一国产品牌。
“为了持续推动海洋监测装备高端发展并实现国产化,我们编制了‘海洋核心传感器与高端仪器图谱’,系统梳理了136种海洋传感器和核心仪器发展的痛点问题,并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路径,从源头解决关键技术难题。”郑轶表示,近年来,海仪所牵头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中心”,构建“国际合作、科研、教育、产业”集聚化生态圈,目前已有54项专利技术和26项专有技术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方式在青岛转化落地,实现海洋声学释放器、水声通讯机、系列海洋生态传感器等10余种海洋仪器设备的国产化。
“海洋仪器装备具有研发投入高、试验周期长、风险高、难度大等特点,成功研发一款成熟的海洋仪器产品并得到海洋领域的认可和应用极具挑战性。但海洋仪器装备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没有海洋仪器装备的支撑,所有海洋经济门类都将无数据可依。”郑轶表示,未来,他将继续带领团队深耕海洋高端监测装备领域,切实破解海洋仪器装备广泛依赖进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