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徐士元 等:集聚天下英才 建设海洋强省

2023-07-03 13:28     来源:浙江日报     海洋强省 海洋强国
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当前,浙江应抢抓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着力打造世界海洋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集聚世界一流海洋人才,扎实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集聚世界一流海洋人才

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人才是基础。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全球海洋人才创新集聚的理念、机制、方法、能力迭代升级。

发挥战略支点资源集聚功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发挥涉海领域科技、产业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作用,以人才集聚带动创新全要素的集聚,协调海洋科技、产业和管理创新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链接,实现人才链和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快建设世界海洋人才中心的战略支点,以海洋人才集聚推动人才强国战略与建设海洋强国深入对接,全方位招引一大批面向全球的涉海领域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全面提高海洋创新能力

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创新是关键。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区域海洋科技创新、经济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能力。

打造战略支点,科创策源是核心功能,科技创新是核心任务,要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助力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深入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

在打造战略支点的过程中打造世界一流海洋领域创新策源地。以建设涉海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为核心,以高层次涉海实验室、研发机构与高校、科技创新领军企业等为主要载体,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规划、建设、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其能级。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进一步提高浙江海洋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显示度,助力提升我国在全球海洋创新中的影响力。

撬动区域海洋事业发展

打造战略支点是持续激发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动能的重要举措,体现了系统思维指导下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海洋强省、强力推进建设海洋强国的科学布局。

撬动区域海洋事业高效发展。打造战略支点的海洋城市,立足当地海洋经济特色,引进、培育、使用涉海领域高层次人才,促进核心区域的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提升,推动海洋经济、海洋事业创新发展,撬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国海洋城市协同发展。

通过集聚国内外各类创新资源,形成更多有影响力的涉海领域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为推动全国各地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发挥头雁引领效应,形成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布局的雁阵格局。

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以海带陆、陆海统筹、由沿海向内陆不断扩展。充分发挥战略支点的辐射作用,推动海洋城市引领中西部城市和地区快速发展,持续推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助力提升海洋综合国力

打造战略支点并发挥其重要作用,全面提升浙江海洋综合实力,是助力提升我国海洋综合国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时不我待,任重道远。

打造战略支点是对时代背景的准确把握和对新发展理念的科学运用。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打造战略支点,重在立足科技创新、依托创新驱动、依靠创新人才、占据创新高地,形成更为完善的创新体制,以浙江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打造战略支点,大力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战略支点是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最有张力的新领域、具有倍增效应的增长点、最有活力的重要抓手,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海洋竞争的核心竞争力,肩负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进步、海洋权益维护、海上国土安全等方面排头兵的政治使命与时代使命。

打造战略支点,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充分把握现代科技创新规律和态势,不断提高现代海洋开发能力,推进浙江海洋经济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提档升级,引导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现代海洋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将海洋经济打造成为浙江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为我国提升海洋综合实力与综合国力、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

湛江钢铁与粤西首个省级实验室洽谈合作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支撑广东向海图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战略目标实现,7月3日下午,湛江钢铁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兵带队赴湛江湾实验室,拜访了市政协副主席、湛江湾实验室执行主任欧先伟,共同围绕推动钢铁与海洋装备、海洋牧场、海上风电、CCUS(碳捕集、利用与储存)合作等重点工作开展对接交流。 2023-07-06

中海油研究总院获海洋温差发电系统工艺包原则性批准AIP证书

近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以下简称:研究总院)主持编制的《50kW海洋温差发电系统工艺包》,获得中国船级社(CCS)的原则性批准(Approval in Principle,AIP)证书,这是我国首个可用于工程设计的海洋温差能发电工艺包,标志着我国海洋温差能研究正逐步从理论试验迈向工业化阶段。本工艺包明确了海洋温差发电的工艺流程,确定了系统与设备的关键参数,可为工程化提供设计基础。中国船级社依照《安监总局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安全规则(2010)》《CCS海上... 2023-07-05

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公开征求意见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将海洋强国建设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和重要任务。海洋环境保护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基础,海洋环境保护法自1982年施行以来,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对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海洋... 2023-07-05

山东省政协委员郑轶:为海洋强省、 海洋强国事业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海洋领域科研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在以往的科研工作中,往往缺少调查研究,总是以项目为核心,能申请到什么项目就做什么方向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的规划,科研成果得不到持续积累,能够转化的成果少之又少。 2023-07-03

构筑“5+1+N”大海洋学科体系为打造海上新广东贡献海大智慧

日前,广东海洋大学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揭牌,标志着该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正式成立。该校将携手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培养国际化的拔尖创新船海人才。建校88年来,广东海洋大学坚持立足广东、面向南海,为国家及地方培养了30多万名毕业生。进入提高质量、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学校如何向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学的目标迈进?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日前,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杨洲、校长潘新祥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 2023-06-29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