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电运维“SES”运维新模式应用案例的成功落地,靠什么实现?
苏代壮表示:“一是管理模式与组织协同,二是技术架构融合与平台构建。”
管理模式重组:结束“各自为战”
传统海上风电运维面临“人船分离、多主体协作低效”的行业痛点。海电运维通过“SES”模式,将人员、船舶、备件等核心资源统一纳入标准化管理框架,搭建覆盖海域通信、风场风机、运维人员、船舶装备、气象海况的多维度感知网络,并基于AI 深度决策,实现作业过程的动态精益管理和资源的高效协同调度,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
例如,海电运维通过WEB/APP端 智能船舶调度系统 ,向客户开放船舶资源共享调度功能,支持短期、超短期用船按趟次结算的灵活用船模式。系统从“下单-报价-派单-反馈-结算”全流程自动化操作,实现船舶资源的按需跨场调配。
数字化闭环构建:航向“智能互联”
作为“SES”模式的“技术底座”,海电运维自主研发的CloudForU智能运维平台 历经5年迭代,集成多源数据,构建了“感知-诊断-决策-优化”闭环。
“Bore”轻量化风机预警系统 ,实现大部件健康状态实时感知与预警,AI算法解析故障代码后,自动匹配历史案例库生成解决方案,故障解决效率提升20%。
智能排程系统 根据CloudForU平台派发的工单及计划性巡检维护任务,自动生成最优任务清单,明确作业人员、备品备件、工器具、船舶、登船时间,风机顶靠路线等要素。“当风场自有的运维人员或船舶无法满足要求,可从周边同一区域工作任务不饱和的风场调配人员和船舶,满足有限窗口期风机故障消缺的需要。”苏代壮表示,“在智能排程系统的支持下,一个单机容量7MW 的海上风场,临时增派人员和船舶的成本仅仅占风机故障消除后运行发电收益的18%。”
AI 远程技术及专家诊断系统 集成了海电运维不同业务、不同功能、不同模块的“知识库”,并且利用现场运维案例反哺AI算法,形成“线上诊断-线下验证-模型迭代”闭环 ,有效解决了“实践无反馈、协同有障碍”的管理难题。
此外,CloudForU平台对工单数据、船舶数据、运维数据、视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自动形成可视化的报表,做到可查询、可追溯。 苏代壮举例道:“我们通过平台所记录的船舶运行轨迹,并结合风场海缆路由,可以分析近年来运维船舶集中路径与海缆路由的交叉点,将此作为海缆防护的重点,增设海缆防护设施,大大降低海缆锚害造成的损失。”
苏代壮表示:“‘SES’模式的商业价值,在于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海电运维将始终践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服务绿色能源战略”的企业使命,以安全为基、以创新为翼、以共赢为锚,助力海上风电行业向集约化、智能化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