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差能
共轭二维聚合物是一类由重复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二维扩展结构的多孔晶体材料。传统的界面合成策略,如基于动态共价化学(如C=N键)的方法,能够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实现大面积晶态共轭二维聚合物薄膜的可控构筑。然而,动态C=N共价键固有的低化学稳定性和受限的π电子离域特性,限制了这些材料在功能膜和有机电子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04-09
头条
为了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与能源安全新战略,助力海洋强国、能源强国建设,推进海洋能源开发和利用进程,推动我国海洋能源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和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将于2024年9月12-14日在青岛举办2024海洋能源产业融合发展论坛暨博览会(简称:青岛海能会)。青岛海能会立足于打造我国海洋能源全产业链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一流品牌盛会为目标,以新技术·新业态·新动能——推进发展海洋能源领域...
2024-08-27
海洋能源可再生能源海洋经济海洋强国海上光伏海上油气海上风电盐差能潮流能潮汐能波浪能
为了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与能源安全新战略,助力海洋强国、能源强国建设,推进海洋能源开发和利用进程,推动我国海洋能源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和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将于2024年9月12-14日在青岛举办2024海洋能源产业融合发展论坛暨博览会(简称:青岛海能会)。青岛海能会立足于打造我国海洋能源全产业链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一流品牌盛会为目标,以新技术·新业态·新动能——推进发展海洋能源领域...
2024-08-27
海洋能源海缆海上光伏海上油气海上风电盐差能潮流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
为了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与能源安全新战略,助力海洋强国、能源强国建设,推进海洋能源开发和利用进程,推动我国海洋能源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和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将于2024年9月12-14日在青岛举办2024海洋能源产业融合发展论坛暨博览会(简称:青岛海能会)。青岛海能会立足于打造我国海洋能源全产业链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一流品牌盛会为目标,以新技术·新业态·新动能——推进发展海洋能源领域...
2024-08-27
海洋新材料海缆海上光伏海上油气海上风电盐差能潮流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
全球海岸线上有一种尚未开发的能源,这种能源来自海水和淡水之间的盐度差异。现在,一种新的纳米设备可利用这种差异来发电。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纳米流体设备,能够将离子流转化为可用电能。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新一期《纳米能源》杂志上。纳米流体装置用盐度差异发电。图片来源: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格兰杰工程学院新设备可用于从海水与淡水边界的自然离子流中提取能量。当两个盐度不同的水体相遇...
2023-09-26
温差能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研发的我国首套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成功完成海试,标志着我国海洋温差能开发利用从陆地试验向海上工程化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
2023-09-13
温差能
盐差能是海洋能中能量密度最大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在江河的入海处,一般海水含盐度为3.5%,河水的盐度很低,大约只有海水的五十分之一,盐度差导致海水对于淡水存在着渗透压以及稀释热、吸收热、浓淡电位差等浓度差能,这种能量可以用以转换成电能。理论上,河-海交汇处的盐差能密度约为0.8千瓦时每立方米,全球各河口区盐差能总储量高达30太瓦,可能利用的有2.6太瓦,我国的盐差能估计为1.1×108千瓦。
2022-11-26
盐差能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徐铜文、杨正金团队在用于盐差能发电的离子交换膜方面取得新进展,报道了一种磺化的超微孔聚氧杂蒽基(SPX)离子膜,揭示了软物质限域下的离子传递特性,利用膜内亚纳米的亲水微孔实现了极高的离子选择性,提高了盐差能发电的效率。该膜材料的设计理念也将盐差能发电的概念从海水-河水体系,拓展到无浓差盐溶液、甚至工业废水体系。
2022-11-07
盐差能发电盐差能
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应用化学系徐铜文、杨正金团队研发了一种磺化的超微孔聚氧杂蒽基(SPX)离子膜,揭示了软物质限域下的离子传递特性,并利用膜内亚纳米的亲水微孔实现了极高的离子选择性,提高了盐差能发电的效率。该膜材料的设计理念也将盐差能发电的概念从海水—河水体系,拓展到无浓差盐溶液甚至工业废水体系。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杂志上。
2022-09-05
盐差能
源自海洋的蓝色渗透能(盐差能)是一种储量广泛、环境稳定性强的新型清洁“零碳”能源。盐差能发电基于自然海水和淡水之间的盐度梯度实现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整个过程无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基于纳流体离子选择透过膜的反向电渗析技术是实现高效盐差能发电的一种重要途径。
2022-07-13
盐差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渴望从水中获取大量清洁能源来替代化石燃料。理论上,江-海界面处的盐差能密度约为0.8 kWh·m-3,全球各河口区盐差能总储量高达30 TW。为捕获这种能源需要开发高效的能量转换技术,1975年,以色列科学家Loeb利用选择性渗透膜来开发盐差能。
2020-12-28
专家观点
浩瀚的蓝色海洋蕴含着无穷的资源和能量,有希望成为日渐枯竭的传统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选择。目前,蓝色海洋能源/经济的开发利用成为全球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除了人们熟知的海上风能、潮汐能等蓝色能源之外,江河入海口由于海水和淡水盐度存在显著差异,两者界面混合存在渗透压、稀释/吸收热、盐度电位差等盐差能,是另一种典型的蕴涵量巨大的海洋绿色清洁新能源。
2019-01-16
盐差能
挪威国家电力公司24日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渗透能发电设施,为人类开发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新思路。
2009-11-30
国际动态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