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海洋观测

海洋三所“创新”号科考/海工两用型ROV圆满完成海试任务

2023年4月26日16时25分,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三所)“创新”号水下缆控潜器(ROV)下潜至超深水6023.1m完成既定海试任务后成功回收至“向阳红03”母船尾甲板,标志着“创新”号科考/海工两用型ROV圆满完成海试任务。海洋三所“向阳红03”船再添新型超深水探测/作业装备,为开展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地球深部过程及动力学、海洋新资源和深远海管缆施工工程等前沿领域的研究与探测提供技术手段和平台。 2023-05-08 海洋观测

2023年海南省重点研发专项“揭榜挂帅”项目榜单(第一批)涉海榜单

 2023年省重点研发专项揭榜挂帅  项目榜单(第一批)  涉海榜单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科技工作部署,充分利用省内外科技资源攻克制约海南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探索、积累揭榜挂帅制度实施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凝练形成2023年度省重点研发专项揭榜挂帅项目榜单(第一批),现将榜单任务及有关要求予以发布,涉海榜单如下:  一、高新技术  项目2.海岛光-储-柴深度融合微电网技术创新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  系统优化光-储-柴深度融合的智能微... 2023-04-27 海洋牧场海洋观测

海南省海洋立体观测与信息重点实验室揭牌

2023年4月8日,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举行海南省海洋立体观测与信息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此次揭牌仪式是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举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研究院一周年“自立自强 矢志深蓝”系列重要活动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周桔,中国海洋大学原副校长、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闫菊,研究院副院长、实验室主任赵玮出席仪式并共同为实验室揭牌。 2023-04-12 海洋观测

投身全球海洋科技能力建设 助力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开展国际培训工作纪实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FIO,以下简称海洋一所)紧紧围绕自然资源部核心职责,持续深耕国际海洋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与30多个国家的50多个国际海洋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在海洋观测、海洋防灾减灾、海气相互作用、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地质、极地研究、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洋工程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2023-04-11 海洋观测海洋生态

关于召开2023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高端研讨会的通知

汇聚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领域高端智力,搭建海洋环境保障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业务系统开发和信息产品研制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我国自主保障能力提升,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2023-04-06 海洋观测海洋强国

我国参与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现状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海洋观测网络,它的建立和发展大大加强了人们对海洋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认识,提高了全球海洋灾害业务化预报水平,提升了全球尤其是沿海地区应对海洋问题的能力。GOOS由多种形式的锚系浮标和平台、海洋站、剖面漂流浮标、海洋高频雷达站、调查船、志愿船、水下滑翔机和动物遥测等观测手段组成,并通过OceanOPS原位观测支持中心监测各观测网络、设备和平台的业务运行状况。 2023-04-03 海洋观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制多代深海坐底长期观测系统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Deep-Sea Research Part I: Oceanographic Research Papers》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a controllable lander for in-situ, long-term observation of deep sea chemosynthetic communities”的封面文章(,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制的多代深海坐底长期观测系统,在我国南海冷泉连续多年布放 2023-03-28 海洋观测

第五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主报告会议召开

3月17-18日,以“携手共圆海洋梦”为主题的第五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主报告会议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召开。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数百名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和企业代表齐聚珠海,分享学术成果,碰撞绚烂思想。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常务副主任于晟,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可,中山大学副校长郑跃教授出席会议。 2023-03-24 海洋观测

陈大可院士科普解读“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仪”项目

"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仪(ISOOD)"是一种什么样的设备?目标如何实现?近日,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大可对这项为期5年的科学行动进行科普和解读。 2023-03-20 海洋观测

水下光谱成像系统在海洋立体观测中的应用

水下光谱成像系统可以记录每一个图像像素的光谱数据。不同颜色或者不同物质的物体在图像上具有不同的光谱反应——可以被理解为“光谱指纹”,根据“光谱指纹“可以判断出物体的特性或者种类,实现高精度的水下物体的归类化测量,从而寻找、探测和统计水下特定目标物的分布情况和数量。 2023-03-13 海洋观测

第六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第二轮通告)

为切实把握国际海洋科技迅速发展的态势和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机遇,着眼国家海洋安全与海洋技术发展的长远利益,大力发展海洋技术与装备,推进我国海洋事业发展,通过举办系列海洋技术大会,为从事海洋技术及其装备研究的单位和研究人员搭建学术平台,交流海洋技术的学术与应用研究成果,研讨海洋技术发展新趋势及发展目标;同时探讨开展合作的方式,共同设计承担海洋技术领域的重要科技项目,为发展海洋技术做出贡献;并交流海洋技术类专业建设经验。 2023-03-07 海洋观测

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仪”在珠海启动

2023年2月19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大可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仪” 在珠海启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常务副主任于晟、副主任张朝林,自然资源部科技司副司长辛红梅、海洋二所所长方银霞等出席了启动会。 2023-02-28 海洋观测

我国水下观测和探测装备能源供给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认知、探索海洋的过程中,水下观测和探测装备是海洋进入、海洋探测的必备设施,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着技术保障,是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抓手。然而,受限于当前能源供给水平,水下装备存在作业能力单一、单次续航时间短等问题,不能满足复杂工况下长期运行的需求。随着世界各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疆防卫日趋白热化,“透明海洋”工程和海底工厂建设迫切需要建造智能化水下装备集群,亟须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可靠、长寿命的能源动力支撑。因此,我们要创新水下能源供给模式,构建“发、储、输、用”多能互补的强大的水下能 2022-08-20 海洋观测海洋装备

“透明海洋”立体观测网构建

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随着陆地资源减少甚至枯竭, 海洋已经成为拓展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主要领域, 世界各国都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开发海洋资源列为重大发展战略. 海洋观测是认识海洋的基本手段, 是海洋经济开发、环境保护和权益维护的基础. 实施 “透明海洋”战略, 加强海洋观测技术装备研发, 建设海洋综合立体观测体系, 已经成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1]. 2022-06-30 海洋观测

首套国产化海气界面观测浮标成功布放西北太平洋海域

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领衔,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及浙江大学参加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专项“海气界面观测浮标国产化技术研究”项目,历时3年,完成了海气界面观测浮标的全系统国产化技术研究。浮标全系统在威海国家浅海试验场、南海等海域进行了长期海上试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于近日成功布放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正式开启在深海为期一年的示范运行。该项研究将填补大深度、高密度、长期实时获取深海剖面观测数据技术空白。 2020-09-03 海洋观测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