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第六届中国海上风电建设与卓越运维发展论坛于2024年4月18-19日在山东乳山顺利召开。我院联合创始人、常务副总裁高俊国受邀参加并以《海上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调查与监测》为题作报告分享,主要包括海上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六个阶段、海上风电项目调查与监测方法、项目案例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海上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六个阶段
他介绍到,海上风电目全生命周期可分为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海域论证、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施工和运营等六个阶段: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收集基础资料;
在工程设计阶段,需对海洋气象、海洋水文、工程地质等进行调查;
在海域论证阶段,需对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海洋环境、电磁环境以及水下噪声等进行调查;
在海洋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应根据项目工况、海洋环境影响的特点,制定该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长期跟踪监测计划;
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分别要进行海洋环境跟踪监测。
二、海上风电项目调查与监测方法
海上风电项目调查内容分为周年气象观测、周年水文观测、全潮水文观测、海洋环境调查、海洋地形地貌冲淤、海洋工程地质调查等六类。
△海上风电项目调查内容
1.周年气象观测 主要根据海上风电场区的水深地形、海底底质、海上风机高度等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连续一年的气象观测。水深较浅、风机采用桩基础形式、地质沉积均匀的海域一般采用建设海上测风塔的方式,该方法优点是可分层对风速、风向进行观测,数据准确可靠,维护成本低,缺点是建设成本高、周期长;海上激光雷达测风浮标优点是建设成本低,可迅速投入观测,缺点是遇极端恶劣天气,如台风等强对流天气,设备安全无法保证。
2.周年水文观测 主要有海洋水文观测浮标和坐底式水文观测平台(海床基)两种方法。水文观测浮标,优点:可通讯、有警示作用、不易丢失;缺点:怕极端恶劣天气、设备易被破坏。坐底式水文观测平台的优点是水下环境稳定、数据准确,缺点是不可通讯、易丢失、对水深、底质有要求。一般根据调查区域的极端恶劣天气、极端海况、海底地形、海冰等情况综合判定采用哪种方式。
3.全潮水文观测 根据设计规范要求,在冬、夏两季开展,根据场址规模、布局不同,一般设置6-8站位同步观测。调查单位租用多艘当地调查船舶,采用海流计、CTD、潮位仪、气象观测、采水器等设备进行潮汐、波浪、海流、水温、盐度、气温气压、风向风速、悬浮泥沙等调查。
4.海洋环境调查 采用采水器、采泥器、生物网、拖网、工频电磁辐射测试仪、水听器(USR)等设备进行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海洋生物质量、海洋生态、渔业资源、特殊生境、电磁环境、水下噪声等调查。其调查频次主要为海域使用论证、环评阶段的春秋两季本底调查及施工期、运营期的海洋环境跟踪监测。
5.海洋地形地貌冲淤一般采用单波束测深仪、多波束测深仪、侧扫声呐及海洋磁力仪等设备进行海底地形、地貌及障碍物扫测。 单波束、多波束测深系统对海底地形、水深及冲淤断面进行测量,利用实测水深数据与历史数据比对,分析项目海区历年冲淤状态;侧扫声呐对海底表面地貌、障碍物等进行全覆盖扫测,分析项目海区地貌状况及水下障碍物分布情况;海洋磁力仪对海底掩埋的电缆、管道、沉船等障碍物进行扫测,分析项目海区海底掩埋的障碍物分布情况。
6.海洋工程地质调查一般采用专业钻探船对海上风电风机桩或海上光伏板锚固点等位置进行钻探取样,查明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为工程设计、施工建设提供宝贵的基础依据。钻探进尺深度一般根据当地地层结构,钻至中风化层。
三、项目案例
最后以大连庄河某海上风电项目为例,展示了我院为其做了周年气象观测、周年水文观测、全潮水文观测、场区地形测量、海洋环境调查、海冰观测、工程地质调查、电磁及水下噪声调查、鸟类观测等调查业务,并展示了调查成果图。
他讲到,我院自成立以来,通过对咨询、装备、调查业务的整合,现已形成海洋产业落地前完整的技术服务链。截至目前,我院已累计服务200+海洋行业客户,业务遍及全国11个沿海省市,为各级政府和涉海企业提供项目选址、开发策划、工程勘测、用海申请、环境评价、合规性审核、规划编制、投资研判等一站式全流程海洋开发技术服务。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承“让海洋投资更快捷、简单”的初心,充分发挥现有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着眼于我国海洋经济长远发展的目标,推动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新篇章,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演讲结束后,高总受邀参加了“海上风电项目风险防控与对应”小组交流研讨会,与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李星群、中国铁建港航局新能源分公司总工程师郑喜平共同探讨了国内海上风电的发展前景、交流了海上风电最新科技和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