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哈尔滨工程大学敏捷水下机器人登Nature子刊!

2024-12-24 11:27     来源:机器人大讲堂 海洋知圈     海洋观测
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王刚教授团队在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研发了一种用于近海底观测的敏捷水下机器人(Maneuverable Underwater Vehicle,简称MUV)。该成果为水下机器人技术开辟了新方向,是对现有自主水下机器人(AUV)与遥控水下机器人(ROV)技术体系的完善和补充,为近海底观测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解决传统难题 开创技术新路

在海底观测领域,已有大量关于传统水下机器人构型(AUV、ROV)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有诸多轮式和腿式机器人的探索。然而现有技术方案仍存在明显局限性。轮式和腿式机器人在面对崎岖地形时,往往受到障碍物和倾斜表面的限制,严重影响其性能发挥。而悬浮式机器人虽然具有较强的复杂地形通过能力,但在近海底运动与作业时,尤其是上升过程中,容易引起沉积物扰动,导致泥沙再悬浮,降低观测能见度。这些问题凸显了目前水下机器人方案的不足。 基于对这些技术难题的深入研究,王刚教授团队经过持续攻关,成功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MUV系统。该系统通过独特的构型设计、先进的环境感知技术和精准的运动控制方法,成功克服了传统水下机器人难以兼顾机动性和环境低扰动的技术瓶颈。在南海实地海试中,团队全面验证了相关理论与方法的有效性,使近海底环境观测距离达到了厘米级别。

MUV三大创新突破详解

1.提高MUV对于海底环境的适应性

针对传统水下机器人在近海底运动时导致泥沙再悬浮的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创新性的MUV构型方案。该方案采用工程化设计思路,通过独特的推进装置构型设计,成功优化了机器人上升时的尾流分布特性,最大程度降低了对底部沉积物的扰动。这种设计在保持卓越运动性能的同时,实现了在海底复杂地形中的高效运动和精准观察能力。

2.提升MUV对于外界干扰的感知能力

在近海底运动过程中,MUV的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特别是当与海底距离极近时,即使是瞬时的失稳也可能导致触底事故,造成任务失败或设备损坏。为确保MUV的稳定性,研究团队采用了精确的模型辨识技术,全面获取敏捷水下机器人的动态特性。这使得MUV能够在复杂的流场环境中,准确识别流场对其运动趋势的影响。

同时,团队构建了低噪声的角加速度反馈系统,实现了对MUV所受外界干扰的实时监测。经过严格的试验验证,该系统能够有效应对相当于MUV自身重量30%的重物下坠所产生的瞬时冲击干扰,有力保证了MUV在近海底环境中的运动稳定性。通过这些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研制的MUV样机展现出敏锐的外界干扰感知能力和快速调整能力,确保了其在复杂多变的海底环境中保持稳定运行,显著提升了水下机器人近海底运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提高MUV对于海底复杂地形的适配性

针对MUV的特殊构型特点,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性的考虑姿态限制的轨迹跟踪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MUV的全姿态控制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地形中灵活调整自身姿态,更好地适应各类地形变化。例如,在通过狭窄缝隙和崎岖地形时,MUV可以通过精确调整旋转姿态角,确保顺利通过,为海底探测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有效提升了在复杂海底环境中的作业能力。

推荐阅读

广西首个海洋浮标地震观测站在北部湾海域成功布放

海洋能源网获悉,12月30日,广西首个海洋浮标地震观测站在北部湾海域成功布放。这是广西建设的第一套用于海洋地震观测的浮标平台,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海洋地震观测浮标平台。这套“北部湾海洋浮标地震观测站”是基于海洋浮标平台的“在线实时”海洋地震监测站。它采用10米直径的三锚式大型浮标作为观测平台,集成地震、海洋水文气象仪器以及各类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海底地震活动,后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岸基站。 2024-12-31

2024年海洋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大会在三亚胜利召开

海洋能源网获悉,11月8日至10日,海洋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大会在海南省三亚市胜利召开。会议围绕海洋资源能源开发、深远海风电、海洋管缆工程、海洋观测预报等新技术开展深入探讨与交流。本次大会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办,由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科技部海洋土木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浙江大学、海油工程、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 2024-11-12

青岛前瞻布局海洋电子信息产业这一未来产业!

镭测创芯研发的漂浮式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可为海上风资源勘测、海气边界层动力学研究及海洋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宝贵的剖面观测数据。前不久,青岛海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舟科技”)推出了新研发成果——新一代波浪传感器(HZ-WAVES-1A)。该产品采用了尖端感应技术,能够在极端海洋环境中准确测量波浪的高度、周期、方向等关键参数,且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耐腐蚀、抗风浪等海洋环境特点,确保数据采集的精准度和传输的稳定性。现在,这些探海“神器”已经在多个海域实现布放及应用。 2024-10-29

2024青岛海能会——海洋装备供电技术论坛成功举办

9月13日,由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4青岛海能会——“海洋装备供电技术论坛”成功举办,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船未来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政府部门和产业链有关企业的专家学者及代表2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 2024-09-29

全国首个石油平台海洋生态气象观测站——渤海埕北A平台海洋生态气象观测站落地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由天津市气象局与天津大学联合建成的全国首个石油平台海洋生态气象观测站——渤海埕北A平台海洋生态气象观测站落地,该站也是全国唯一有人值守的海洋生态气象观测站。该站的建成弥补了目前渤海海洋蓝碳气象观测的空白,对全面掌握海洋碳汇功能在气候变化应对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4-06-28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