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珠海市现代化海洋牧场“标准海”样板区开园投产 开启深远海养殖新模式

2025-05-30 09:33     来源:羊城晚报     深远海养殖 海洋产业海洋经济海洋牧场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28日,珠海市海洋集团投资建设的现代化海洋牧场 “标准海” 样板区(隘洲)项目正式开园投产。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珠海深远海养殖产业即将迈入 “牧场模式标准化、智能装备集群化、陆海联动产业化” 的全新发展阶段,为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创新 “标准海” 模式,破解产业痛点

现代化海洋牧场被誉为 “蓝色粮仓”,然而,传统养殖模式长期以来存在着诸多问题,如 “用海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单一、产品供给低效、抗风险能力低” 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突破这些瓶颈,珠海海洋发展集团联合科研机构,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紧密结合珠海独特的海洋资源禀赋,经过深入探索和创新实践,成功创建了集 “标准用海、立体养殖、岸海联动、智慧赋能、多元服务” 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并在隘洲精心打造了 “标准海” 样板区。

那么,究竟什么是 “标准海” 呢?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标准海” 实现了 “用海一张图” 的创新规划理念。以一平方公里海域为核心,采用 “1+N” 模式,即一个核心区域与多个拓展区域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海洋牧场建设模式。这种模式就如同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中,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开辟出整齐划一、功能完备的 “良田”,为海洋养殖产业的高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项目拿海到正式开工,再到完工投产,整个流程实现了高效顺畅的推进。珠海海洋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凭借自主建造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桁架式智能化养殖网箱——伶仃牧场 1 号、2 号、3 号,搭配 30 口 90 米周长的重力式网箱,构建起了 “1+N” 智慧集群养殖单元。该布局涵盖了综合养殖管理(伶仃牧场 1 号)、纯电单元养殖(伶仃牧场 2 号、伶仃牧场 3 号)、重力式网箱养殖等三大单元区块。通过养殖功能完整性的合理布局,不仅充分满足了网箱结构在无限海区的安全使用要求,而且有力保障了设施的安全可靠,有望达成 “低成本、高智能、低风险、高效率” 的养殖目标,为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助力。

自主装备技术实现多项突破

此次投产的 “标准海” 样板区在技术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核心装备伶仃牧场系列网箱由珠海海洋装备研究院自主研发设计,形成了一系列海洋养殖平台等十多项专利成果。其中,矩形柱稳式座底设计、锚泊定位系统、半潜式抗风浪结构等关键技术的应用,使装备设计寿命达到了 30 年,能够抵御 50 年一遇的极端海况,部分性能指标更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大力支持。伶仃牧场 1 号、2 号、3 号采用风力和光伏发电相结合的能源供给方式,实现了 “零碳排放” 与无人值守,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和智能化的发展理念。

在 “1+N” 模式中,“伶仃牧场 1 号” 作为中控平台,搭载了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具备自主升降沉浮、定时定量自动投喂、智慧渔业养殖监控、网箱集群安全监控等超智能化功能。它如同整个牧场的 “智慧大脑”,能够辐射整个牧场,实现对各个养殖单元的远程管理和操控,极大地提高了养殖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值得一提的是,隘洲 “标准海” 样板区创新性地结合了平台自动化投料系统与重力式网箱无人机投喂技术,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精准投喂。伶仃牧场系列网箱搭载的自动化设备可以实时监测鱼群的生长状态,精准计算投喂量,并联动无人机集群,对重力式网箱进行全天候定点巡航投喂。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有效降低了饲料损耗率,还减少了网箱驻守人员的数量,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标,为海洋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产业效益显著,未来展望广阔

“标准海” 样板区投用后,通过规模化养殖海鲈、金鲳鱼等市场化品种,以及创新试养东星斑、黄鳍金枪鱼等高附加值品种,预计年产海鱼将超过 2500 吨,年产值有望达到 9000 多万元。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和运营成本估算,预计 7 年左右即可实现项目回本,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珠海海洋集团将以该样板区投产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外合作力度。他们将联合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共同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创新试验区(珠海),致力于建立深远海集群式智能化养殖模式,综合展示海洋牧场 “珠海造” 的独特优势。同时,还将携手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共建四大示范基地,形成 “海上保种 — 海岛孵化 — 陆基标粗 — 工船中转” 的种业创新闭环,为养殖全周期提供稳定的种源供给,进一步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珠海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产业园(隘洲)项目正蓄势待发,有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积极探索可复制的深远海养殖标准体系,该项目将为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极具价值的 “珠海方案”,为推动 “百千万工程” 和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助力我国海洋养殖产业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

推荐阅读

解读《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3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就《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简称《条例》)举行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在发布会上透露,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5.4%,成为全国首个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的省份,连续30年稳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作为海域面积41.93万平方千米(全国第二)、大陆海岸线长 4084.5千米(全国首位)、海岛1963个(全国第三)的海洋大省,广东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的贡献率达 27.3 2025-06-04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正式发布

6月3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2025-06-04

青岛市海洋重点项目调度推进会议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青岛市“4+4+2”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工作调度推进会议工作部署,5月23日下午,青岛市委海洋办主任、市海洋发展局局长孟庆胜主持召开青岛市海洋重点项目调度推进会议,研究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各区(市)、有关功能区、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青岛国信集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2025-05-26

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项目“伏羲一号”奏响海洋经济新华章

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提出,应以跨界融合推动新能源产业拓路升级,探索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广东省汕尾市,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项目“伏羲一号”,成为这一战略主张在海洋能源领域的瞩目落地实践。“伏羲一号”以“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立体式开发模式,实现新能源产业与现代高效农业跨界融合发展。以“伏羲一号”为示范引领,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从单一维度向多元立体转型,全面激活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5-05-23

中船海装:挺起“风电脊梁”,引领混塔技术创新与绿色能源发展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16-17日,第七届风力发电支撑结构研讨会在重庆成功举办。中船科技副总经理、中船海装常务副总经理黄卫民出席大会圆桌论坛,与来自能源开发、设计研发、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多位行业专家,围绕风电支撑结构技术创新、海上风电开发的技术突破与多场景应用展开深度对话,为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黄卫民在对话中指出,中船海装是行业最早布局混塔产业的整机商之一。目前,首批并网的混塔已稳定运行超7万小时,混塔订单业绩总量... 2025-05-20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