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中海油“海萤”技术成果获“双碳”目标优秀案例殊荣

2025-07-02 10:18     来源:中海油研究总院     海上油气海上油气田油气田开发双碳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的“‘海萤’海上油气田电站烟气余热ORC发电技术装置研究项目”在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获评《2025能源产业生态报告》践行“双碳”目标优秀案例。该论坛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国企》杂志承办,于北京昌平成功举办。

“海萤”项目以海上油气田开发的源头创新为依托,形成了总体方案技术成果,并联合国内优势企业共同开展国产化装备研制。该项目成功建立了以中国海油为引领,带动国内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现代海洋油气装备体系,实现了自主可控的技术突破。

全球首套3MW级“海萤”装置于2025年4月在文昌19-1油田成功并网运行,日均发电量达6万度,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400万度,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3万吨。而全球首套5MW级装置则于2024年6月在文昌9-7油田投用,预计年发电量可达4000万度,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3万吨。

ORC发电技术装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海上油气田在电站烟气余热利用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该技术成功将废弃的烟气热能转化为清洁电能,显著提升了电站能效水平,有力推动了“双碳”目标下海上油气田的绿色低碳开发进程。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实现了从技术空白到国际引领的跨越,为海洋油气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也为工业余热资源的高效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本次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以“面向‘十五五’,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由主论坛暨全体大会、三场分论坛以及参观未来科学城等活动组成。论坛汇聚了知名企业负责人、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我国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安全稳定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在“十五五”这一能源转型的关键阶段,论坛为推动我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推荐阅读

我国自主研发CMT全自动焊设备成功应用助力海洋工程智能化发展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随着卡塔尔ISND 5-2项目最后一条10英寸海管铺设完成,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工程CMT(冷金属过渡)全自动焊设备成功实现首次应用。这一成果对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化水平、加快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次铺设的海管为强酸抗硫腐蚀管道,总长度约13公里,主作业船为我国首艘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CMT全自动焊设备累计运行1200余小时,完成超1000道焊口焊接,焊缝总长度约1000米,整体焊接一次合格率超97%,各项关... 2025-08-19

刘小刚一行赴天津海警局开展工作交流 深化合作共筑海上安全防线

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14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副总裁、有限天津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小刚一行前往天津海警局进行工作交流。此次交流中,刘小刚与天津海警局及中国海警局北海分局的有关领导就油田安全生产、海上执法协作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刘小刚向海警执法人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感谢天津海警局长期以来对渤海油田的大力支持。他指出,渤海油田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 2025-08-19

辽东作业公司稠油热采产量创新高——突破百万吨大关

海洋能源网获悉,我国海上最大稠油热采基地——辽东作业公司,稠油热采产量再攀高峰。2025年,该公司年内稠油热采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目前,辽东作业公司共有8个稠油热采油田,近200口稠油热采井,热采类型涵盖蒸汽吞吐、热化学复合吞吐、电加热等多种形式。2024年,其稠油热采产量达80余万吨,而2025年产量目标将跃升至近180万吨。为实现这一目标,辽东作业公司面临诸多挑战,如老油田增产受限、新油田项目管理难度大、热采技术亟待创新... 2025-08-19

海油工程珠海基地创新工艺:24套超深水吸力锚“躺着”建成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海油工程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传来喜讯,24套2000米级超深水吸力锚在广东珠海全部交付离港。与传统吸力锚建造接长模式不同,这24套吸力锚是采用创新的卧式接长工艺躺着建成的。在吸力锚项目建造过程中,传统工艺常采用立式接长工艺。该工艺需要在筒体内外壁搭设高空作业平台,工人需登上脚手架进行施工作业。然而,这种工艺存在诸多弊端:施工耗时长,且长期高空作业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为此,海油工程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大胆... 2025-08-19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