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中海油“海萤”技术成果获“双碳”目标优秀案例殊荣

2025-07-02 10:18     来源:中海油研究总院     海上油气海上油气田油气田开发双碳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的“‘海萤’海上油气田电站烟气余热ORC发电技术装置研究项目”在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获评《2025能源产业生态报告》践行“双碳”目标优秀案例。该论坛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国企》杂志承办,于北京昌平成功举办。

“海萤”项目以海上油气田开发的源头创新为依托,形成了总体方案技术成果,并联合国内优势企业共同开展国产化装备研制。该项目成功建立了以中国海油为引领,带动国内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现代海洋油气装备体系,实现了自主可控的技术突破。

全球首套3MW级“海萤”装置于2025年4月在文昌19-1油田成功并网运行,日均发电量达6万度,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400万度,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3万吨。而全球首套5MW级装置则于2024年6月在文昌9-7油田投用,预计年发电量可达4000万度,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3万吨。

ORC发电技术装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海上油气田在电站烟气余热利用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该技术成功将废弃的烟气热能转化为清洁电能,显著提升了电站能效水平,有力推动了“双碳”目标下海上油气田的绿色低碳开发进程。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实现了从技术空白到国际引领的跨越,为海洋油气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也为工业余热资源的高效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本次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以“面向‘十五五’,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由主论坛暨全体大会、三场分论坛以及参观未来科学城等活动组成。论坛汇聚了知名企业负责人、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我国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安全稳定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在“十五五”这一能源转型的关键阶段,论坛为推动我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推荐阅读

西江24-7平台组块启航奔赴南海开启海上安装新阶段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1日,伴随着运输驳船嘹亮的汽笛声,西江24-7平台上部组块与西江24-3B平台改造模块在青岛海洋工程建造场地正式启航,奔赴南海。预计7月6日,它们将抵达南海东部作业海域,开启海上安装阶段。利器护航,助力行稳致远西江24-7平台是一座无人智能平台,是西江24区开发项目的核心设施。其中的平台上部组块是本项目最重要的单体之一,吊装重量达3216吨,通过自行模块运输车完成陆地装船。此次长途航行距离约2000公里,预计航行时间为4.5天。... 2025-07-03

潜山裂缝型储层控水技术在渤海油田首次应用并取得重要突破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潜山裂缝型储层颗粒过饱和充填控水技术在锦州25-1南油气田成功实施,这是该技术在渤海油田的首次应用。目前,实施井日产油量已超100吨,稳油控水成效显著,为裂缝型储层的稳油控水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锦州25-1南油气田的潜山为片麻岩裂缝型储层,区域内裂缝发育丰富,已投产井整体含水率较高。随着新钻调整井的推进,稳油控水的需求愈发迫切。与常规砂岩储层不同,该油气田受裂缝沟通底水的影响,见水机理特殊,无法直接套用常规... 2025-07-03

深海油气开发的“破局之路” 全电式水下控制技术的攻坚之旅

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是实现海上油气增储上产的关键领域。然而,深海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海底压力极高,回接距离漫长,这些因素都给海上油气开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面对重重困境,中国海油金牌青年突击队——研究总院水下技术创新示范青年突击队挺身而出,他们主动担当、勇挑重担,全力攻克全电式水下控制技术瓶颈,为深海油气储量的有效动用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不惧质疑,潜心攻克技术难关全电式水下控制技术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领域一项极具... 2025-07-03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胜利闭幕

6月26日至27日,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简称“OC2025”)在深圳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决策者智库、深圳市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联合主办,湛江湾实验室协办,MOGSC担任战略支持,EIC、SOGSC作为支持机构,Rystad Energy作为首席智力支持,共同保障了大会的顺利进行。 2025-07-02

涠洲11-4 CEPD导管架成功下水就位!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涠洲11-4 CEPD导管架在涠洲岛西南方向海域成功就位。标志着项目完成关键里程碑点,为后续联调投产打下坚实基础。 2025-07-02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