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天然气水合物

科技成果: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换流装备&全球首次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浅层气联合试采成功上榜!

国家电网团队首创了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构网送出技术,研制出百万千瓦级高经济性适海型柔性直流换流装备,换流装备功率密度提升37%,海上换流平台体积减小20%,工程整体成本降低15%,可将200公里以上的数百万千瓦深远海风电稳定、高效送入陆上电网。 2025-04-03 海洋输电技术海上风电天然气水合物海上油气

“海底冷泉原位智能监测/探测站”顺利完成布放工作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简称广州海洋实验室]杨胜雄教授主持的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研究成果“海底冷泉原位智能监测/探测站”搭载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于我国琼东南海域“海马冷泉”区顺利完成布放工作,该系统将于冷泉喷口区进行为期6个月的连续观测。 2025-01-16 海洋监测装备海洋监测天然气水合物

广东省: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新一代核电、CCUS、海洋能等领域基础研究 | 重点突破大容量漂浮式海上风电

海洋能源网获悉,12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科技创新促进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加快多领域融合和示范应用。 在深远海海上风电、高效光伏、新型储能、绿色氢能、先进核能、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重点领域,遴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基础、市场前景、先发优势和后续产业带动效应的示范工程,推动示范工程纳入省级能源发展规划和国家级示范工程,统筹推进示范工程落地实施。 2024-12-06 深远海风电天然气水合物碳达峰碳中和海洋能源漂浮式海上风电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海洋能源网获悉,2024年11月17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梦想”号船长179.8米,宽32.8米,排水量42600吨,续航力15000海里,自持力120天,载员180人,全球海域无限航区,可在6级海况下正常作业、16级超强台风下安全生存,满足全球主要海域桥梁通行及码头停靠条件。该船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以“小吨位”实现“多功能”,国际首次创新集成大洋科学钻探、深海油气勘探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 2024-11-18 海洋装备油气勘探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资源梦想号

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与地层风险评价一体化实验平台启动安装

海洋能源网获悉,11月13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联合重庆科技大学等多家单位自主研制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与地层风险评价一体化实验平台 (以下简称:实验平台)在重庆科技大学正式启动安装,标志着我国面向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与地层风险评价的研究工作从理论探索进入实验验证的新阶段。 2024-11-15 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基础与应用研究联合实验室揭牌

海洋能源网获悉,2024年4月24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在广州南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许振强、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吕建成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新时代海洋科学与技术发展需求,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海洋探测技术与装备、海洋碳封存、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科技创新平台共建、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学术交流等合作,加快推进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突破碳封存关键技术,共同推进海洋科技创新重大成果 2024-05-07 天然气水合物 碳捕捉封存海洋新能源

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推动天然气水合物的研发和商业化

“可燃冰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广州市南沙区区长吴扬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可燃冰是下一代能源。”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处获悉,《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南沙意见》)提出开创性举措,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进入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体系。 2024-03-26 天然气水合物

广东省培育发展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发布

海洋能源网获悉,2月20日, 《广东省培育发展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发布。通知立足广东产业生态特点,聚焦更具前沿性、更具颠覆性、更具市场潜力的产业发展方向,着力打造以深远海风电、新型储能、高效光伏、氢能(氨、甲醇)、先进核能、CCUS、天然气水合物等为重点的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鼓励企业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支持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推动成立CCUS、海上风电等产学研用工程研究中心 。围绕海上风电、储能、氢能、CCUS、天然气水合物等重点领域,积极 2024-02-22 海上风电天然气水合物深远海风电 碳捕捉封存波浪能温差能海水制氢海洋牧场海上能源岛

天然气水合物课题开放基金申报开始

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建设,是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整合多方创新资源,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技术装备工程化、实用化的问题,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产业化,打造国际知名的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科技创新基地,建成国际一流的天然气水合物人才培养中心。 2024-01-30 天然气水合物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局长邓毛颖:实施“走向远海、走向深海、走向大洋”的科技强海战略

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分别从海洋经济发展格局、现代化海洋产业、海洋生态品质三方面,提出“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打造海上新广东”。“我省涉足深远海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全省约80%已确权用海位于深20米以内的浅海域,深远海除航运和捕捞渔业外,其他海洋产业活动较少。”广东省政协常委、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局长邓毛颖介绍,实施“走向远海、走向深海、走向大洋”的科技强海战略,将成为我省提升经略海洋竞争力的关键。 2024-01-25 海洋科技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固态流化法

海底深层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工艺的核心步骤具体如下:(l)下放隔水导管至海底水合物层上方,形成垂直通道,在通道中将开采装备下放到水合物层位,采用连续管水平钻井的方法,利用水合物专用的智能钻进机器人在水合物矿层水平钻进,形成开采领眼;(2)回拖连续管及射流采掘工具,同时利用水射流方法扩大领眼直径,实现水合物采掘的目的,利用水流携带作用将破碎的水合物沉积物固体颗粒流化收集进入连续管内; 2024-01-23 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能源海洋能源科普

天然气水合物简介

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组分主要是甲烷(90%~99%),还含有乙烷、丙烷、CO2等气体。目前为止,自然生成的天然气水合物只发现了三种晶体结构,分别是I型(占90%以上)、Ⅱ型、Ⅲ型结构,其中Ⅲ型结构的水合物仅在墨西哥湾发现(刘玉山等,2012)。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贾童等,2019)。天然气水合物与常规传统型能源不同,其在埋藏条件下是固体,在开采过程中分解产生天然气和水。如果改变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存在的 2024-01-23 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水合物或迎技术突破

海洋能源网获悉,1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提及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进入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体系,依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利用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等装备,打造全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开发总部基地。 2024-01-17 天然气水合物

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 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

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进入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体系,依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利用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等装备,打造全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开发总部基地。加快打造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推动建设智能船舶中试基地,畅通海洋科技与装备、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科学与环境等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领域关键技术场景应用、制度政策等各环节,提高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深海养殖装备、深潜水装备、海洋勘探等高端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推动重点企业、研究机构等创新单 2024-01-17 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装备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正式命名为“梦想”号,并在广州南沙首次试航!

12月18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正式命名为“梦想”号,并在广州南沙首次试航,这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能力建设和装备现代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据悉,此次试航的主要目标是验证动力系统功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150余家参研参建单位密切协同,于2021年11月30日开工建造大洋钻探船,预计2024年全面建成。“梦想”号由中国船舶集团承担设计建造任务,总吨约33000吨,总长179.8米、型宽32.8米,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和海域11000米的钻探能力。 2023-12-19 海洋装备天然气水合物梦想号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