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天然水合物或迎技术突破

2024-01-17 14:04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天然气水合物
海洋能源网获悉,1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提及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进入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体系,依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利用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等装备,打造全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开发总部基地。

海洋水合物是一种储量巨大的清洁可替代能源,安全、高效、经济地进行开发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水合物开采工艺技术及装备的发展目标。其有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有效缓解全球能源危机。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海洋水合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海洋水合物的开发利用将为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包括直接的水合物开发利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

广州市南沙区委副书记、区长吴扬曾在一次国家发改委主持的招商引资会上透露:“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已为港澳及海外200余个科研团队提供服务,已向南方海洋科技和工程省实验室香港分部拨付了1.2亿元科研经费,科技要素的跨境流通取得了新的突破。”

在设立科技研究机构过程中,广州市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广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市大湾区办主任李海洲在上述同一场合表示:“中国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落户等标志性的事项落实,我们每一项都进行了细化,一共有12个政策诉求,有252项事项,还有60个大的项目。”

推荐阅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 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

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进入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体系,依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利用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等装备,打造全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开发总部基地。加快打造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推动建设智能船舶中试基地,畅通海洋科技与装备、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科学与环境等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领域关键技术场景应用、制度政策等各环节,提高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深海养殖装备、深潜水装备、海洋勘探等高端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推动重点企业、研究机构等创新单 2024-01-17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正式命名为“梦想”号,并在广州南沙首次试航!

12月18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正式命名为“梦想”号,并在广州南沙首次试航,这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能力建设和装备现代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据悉,此次试航的主要目标是验证动力系统功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150余家参研参建单位密切协同,于2021年11月30日开工建造大洋钻探船,预计2024年全面建成。“梦想”号由中国船舶集团承担设计建造任务,总吨约33000吨,总长179.8米、型宽32.8米,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和海域11000米的钻探能力。 2023-12-19

广东省 2024年海洋六大产业拟支持项目清单公布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粤府〔2023〕34号)》《2024年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六大产业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粤自然资函〔2023〕550号)》等规定,现将2024年海洋六大产业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清单、分配方案及绩效目标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2月4日至2023年12月8日(五个工作日)。 2023-12-06

海洋所首次通过原位实验证实天然气水合物可到达海表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地球化学观点快报》(Geochemical Perspectives Letters)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测系统,构建了天然气水合物上升时随水深变化的演化模型,并通过深海原位实验首次证实了天然气水合物可携带冷泉气体到达海表。 2023-11-24

全球海洋地质信息服务系统在“地质云”业务网正式上线服务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全球海洋地质信息服务系统在“地质云”业务网正式上线服务,面向用户提供超过1000万条全球尺度海洋地质数据资源信息。全球海洋地质信息服务系统以全球海洋地质信息库为依托,在线提供了海洋基础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油气、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固体矿产、海洋水文、海洋灾害、大洋钻探和海洋调查工作程度等12大主题的59项数据服务,覆盖全球-区域-局部三个尺度,数据记录超过1000万条。其中还从聚焦应用角度出发,提供专题性产品,如海洋油气勘探专题提 2023-10-18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