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油气
11月8日第7届世界石油天然气装备博览会暨买家见面会(WOGE)11月8日在海口开幕。与会行业人士介绍,经过近40年的发展,海南已形成从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油气储运、石油炼化、天然气制烯烃及下游化工原料等较为完整的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产业链条。随着国家探明并大力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海南正在成为国内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投资热点区域。
2022-11-11
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海上油气
9月16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我国海上首个火成岩影响下的砂岩油田──渤中34-9油田自投产以来,已累计生产油气超500万立方米,标志着我国海上火成岩发育区油田开发迈入新阶段,推动了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向更多层位迈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及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2022-09-16
海上油气
由于欧洲持续的能源危机和紧张的市场证明了世界对化石燃料的大量需求,海上油气钻井活动和钻井项目将在未来几年里强劲增长。分析人士表示,在疫情引发的暴跌之后,高影响力钻井活动正在恢复,而国际石油巨头接近批准更多的海上油气项目,包括迄今为止生产基地将位于国际水域的海上油气项目。尽管急切能源转型和石油巨头宣称加大对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投资以及在本十年内抑制油气生产的雄心,但石油巨头们仍在海上寻找大量油气资源。这些发现的资源...
2022-09-07
海上油气油气勘探
8月8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辽东作业公司获悉,在海陆相关单元的协调配合下,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顺利完成油田中心平台至陆地原油终端厂原油外输海底管道的首次泡沫钢刷球清管作业,实现了该管道机械过渡通球作业的历史性突破,为下一步开展管道智能内部检测、确保原油安全外输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08-09
海上油气
中国是世界海洋大国。中国的海岸线长度达1.8万多公里,全球排名第10位。在漫长的海岸线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 与天然气资源,中国海上油田可划分为4个区域,从北到南顺时针依次为渤海油田、东海油田、南海东部油田及南海西部油田。
2022-06-27
渤海油田海上油气
近日,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和调试的首套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在海油工程天津临港特种装备制造场地正式交付,标志着中国海洋油气水下生产装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测试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2022-06-12
海上油气海洋装备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的子公司Omega Simulation公司宣布,该公司已被私营非营利资助机构日本财团(Nippon Foundation)选中,承担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是日本财团—DeepStar联合研发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促进海上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脱碳。这些项目计划于今年6月1日启动。
2022-06-07
海上油气
6月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和调试的首套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在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天津临港特种装备制造场地正式交付,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水下生产装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测试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2022-06-06
海洋深水油气田海上油气
海平面以下300米,光无法抵达的黑暗区域。这里,是潜水员在水下施工的极限:水压过大、环境复杂危险,仅凭人力已无法完成作业。
这里,是ROV(水下机器人)的“主场”:它以推进器为“脚”,摄像头为“眼”,机械臂为“手”,搭载各种工具,代替潜水员潜入水下,完成高强度、大负荷的各类工作,被广泛应用在海洋石油、海洋科考、海上救助等领域。
它们的操控者——ROV领航员,由于培养难度大、人才稀缺,被称为“深海宇航员”。中国海油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OV总监韩超便是其中之一。
2022-05-02
海上油气
在过去数年中,世界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步伐明显加快,海洋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区。尽管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海上油气市场陷入低迷,波动加剧,但2021年,随着油气需求和价格的强劲回升,以及在2020年经济低迷时期采取的积极成本削减措施,多数海上勘探和生产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实现了去杠杆化,现金流充裕,大规模海上油田开发项目恢复批准。
2022-03-29
油气勘探海上油气
据日本《产经新闻》1月18日报道,日本国内最大的石油及天然气开发公司国际石油开发公司(INPEX)17日宣布,从今年3月起该公司将在岛根县与山口县海域实施勘探作业。这是为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田进行的前期试探性开采。
报道称,这是约30年来日本国内首个海洋油气田开采项目。眼下,全球面临原油和液化天然气等能源价格高企,该项目不仅有助于提高天然气的国内自给率,而且从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本国能够生产能源也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如果能够确认储量达到商业开采的标准,预计将从2032年开始正式投产。
2022-01-19
油气田开发海上油气
1月6日,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与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浙石化)签约共建绿色石化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将引入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开展绿色石化、碳中和领域技术创新,逐步推动舟山、浙江乃至全国化工产业低碳转型。这是双碳背景下,舟山市探索科技赋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有益实践。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累计培育双碳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海风和潮汐能发电、渔业碳汇、绿色油气……聚焦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
2022-01-06
海上光伏海上油气海上风电潮流能装置
7月22日,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海油研究总院)对外宣布,由该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套浅水水下控制模块高压舱测试成功,全面验证了该装置在模拟海洋环境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同等水平,标志着我国高端海洋油气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
水下控制系统是海上油气田生产的核心设备,它控制着水下阀门的开关、采集水下生产系统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信号,是海洋油气水下生产系统的“大脑”,是海上油气田水下开发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其制造工艺和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油气田开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2021-07-21
海上油气
据介绍,2020年,中国海油国内原油同比增产240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增幅的80%以上,海上油气生产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增长极。同时,2020年,中国海油生产成品油1171万吨,进口LNG2975万吨,天然气发电量207亿千瓦时,国内天然气销量599亿立方米,缴纳利税费816亿元。
2021-04-23
海上油气
记者15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获悉,中国海上全新“绿色油田”——曹妃甸6-4油田正式投产。该油田建设应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理念,采用绿色低碳管理,完善了中国海上“绿色油田”建设新模式,为海上油气增储上产和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注入新动力。
2021-03-16
油气勘探海上油气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