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净利润同比增长651%、294%!中海油两大上市公司2022年业绩公布

2023-03-25 14:11     来源:石油圈     中海油服 海油工程 海洋油气工程 海上油气
近日,中海油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分别发布2022年财报。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中海油服实现净利润24.93亿元,同比增长651.1%;海油工程实现净利润14.57亿元,同比增长294.11%。

01. 中海油服:净利润同比增长651.1%

3月24日,中海油服披露了2022年财报并召开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消息显示,中海油服在主营业务转型的情况下,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两成,净利润增长6.51倍,扣非净利润扭亏为盈。

财报显示,中海油服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6.59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净利润24.93亿元,同比增长651.1%;实现扣非净利润22.49亿元,去年同期为-35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中海油服是全球最具规模的综合型油田服务供应商之一,拥有完整的服务链条和强大的海上石油服务装备群。该公司最核心业务事油田服务业,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95.997亿元,毛利率高达23.6%,同时该业务同比增长了29.9%,担当了中海油服业绩增长的主力。

此外,中海油服的钻井服务业务实现营收103.46亿元,同比增长17.8%;船舶服务业务实现营收37.25亿元,同比增长12.6%;探采集和工程勘察服务业务全年营收19.88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在提及经营计划时,中海油服表示,2022年,公司资本性支出完成40.8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的98%,整体完成情况良好。2023年,预计公司资本性开支为93亿元左右,主要用于装备投资及更新改造、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及技术研发投入和基地建设等。

中海油服表示,公司着手向绿色低碳转型,一是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主营主业;二是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提效,加速数字化、智能化;三是转型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风电、太阳能、氢、地热能和CCUS等新兴市场;四是向能源服务商业模式转变。

02. 海油工程:营收创上市20年来历史新高

3月21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油工程”、“公司”)发布2022年报,同时还发布了2022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

海油工程是国内唯一集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设计、陆地制造和海上安装、调试、维修以及液化天然气、炼化工程为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公司,也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海洋油气工程EPCI(设计、采办、建造、安装)总承包商之一。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58亿元,创上市20年来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7亿元,同比增长294.11%。截至2022年12月底,总资产426.3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7.03亿元,资产负债率39.77%,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继续保持稳健,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稳固。

2022年,公司关键技术能力提升,智能化转型加速。2022年,公司累计实施规模以上项目63个,全年完成钢材加工量37.75万结构吨,同比增长57%,工作量再创历史新高;成功交付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推动我国深水超大型导管架成套关键技术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创造国内海洋油气智能制造“零”的突破,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演进。

风电项目取进展,海外工程成功交付。我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在青岛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标志着全球首座水深超百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的“双百”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布局迈出重要一步。壳牌企鹅圆筒型FPSO、加拿大LNG系列化模块等海外工程成功交付,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名片更加亮眼。

近年来,海油工程坚持战略引领,推动公司实现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传统油气与新能源多元化发展布局。2022年全年新签合同金额256.40亿元,市场开发成果丰硕。国内渤海海域大型项目不断涌现,南海海域深水项目接续;中标海上浮式风电、海底数据中心等一批新能源、新产业项目,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保持国际化发展定力,成功新签乌干达Kingfisher油田地面工程、巴西国家石油P79 FPSO模块建造项目和卡塔尔NFPS项目等一批海外项目。

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海油工程表示将紧紧抓住行业回暖的契机,聚焦主责主业,以战略目标为立足点,以价值创造为出发点,以精益管理为着力点,以改革创新为增长点,以风险防控为切入点,推动公司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内在驱动力,增强自主创新力,取得积极成效。

推荐阅读

国内首个水下产品研发及测试专业化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水下产品研发及测试中心作为“国家能源深水油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的“四室三中心”之一,是国家和中国海油在深水油气工程领域重要布局,对支撑我国深水油气开发、掌握水下产品关键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工程院曾恒一院士等专家建议,中国海油将水下产品研发及测试中心纳入集团公司科研条件平台 。 2023-03-27

“海油观澜号”顺利起航 海上油气开发向“绿电时代”迈出的关键一步

记者2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在广东珠海福陆码头启航前往海南文昌海域。这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海上油气开发迈出进军“绿电时代”的关键一步。 “海油观澜号”将安装于距海南文昌136公里的海上油田海域,通过9根总重超过2400吨的锚链牢牢拽住这个“海上摩天轮”。投产后,风机年发电量将达2200万千瓦时,所发电力通过1条5公里长的动态海缆接入海上油田群电网,用于油气生产,每年可节约燃料近1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 2023-03-27

全球海域油气开发形势与展望

全球海域油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近80%在浅海,超过一半在中东波斯湾海域;浅水海域贡献了全球油气产量的1/3;海域多达67%的油气田处于二次采油阶段;深水、超深水油气开发实际成本明显低于浅水油气开发成本。随着国际油价的回暖和攀升,预期海域新投产油气田数量和油气产量将逐步回暖;海域油气开发活动由浅水向深水和超深水海域不断拓展;海域油气实际开发成本与保本价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2023-03-24

国内增压能力最大的海上循环注气平台海上安装全部完成

有限天津分公司工程建设中心蒋华云介绍,作为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凝析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采用循环注气开发方案,可有效提高低渗凝析气田采收效率。本次安装完成的BOP平台承担渤中19-6试验区及一期所有井口平台的增压循环注气任务,是整个凝析气田群实现稳产、增产的关键装备。 2023-03-24

2022年挪威成为欧洲最大天然气供应国

据路透社2023年3月19日报道,在去年产能大国出口欧洲的天然气流量下降以后,挪威在2022年主要通过管道出口了超过12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使其成为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 这个北欧国家通过海底管道网络向英国和德国等天然气消费国出口天然气。此外,挪威还运输液化天然气(LNG)。 2023-03-23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