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在绥中36-2油田A05井作业现场,工程技术作业中心首次借助“一套半”井架系统,通过离线预接套管技术推动套管高效入位,为渤海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钻完井作业开辟了安全提效的新路径。
离线预接套管技术:打破传统作业瓶颈
在传统钻完井作业模式下,钻井完成后,套管需逐根往井里“穿”,每根套管都要在现场进行连接,工序繁琐且耗时漫长。然而,离线预接套管技术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困境。
借助该技术,在正常钻井的同时,作业人员可以提前将多根套管预接成“长节”。待钻井完成后,直接将整段套管下入井内。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套管下入效率从以往的36根/小时大幅提升至52根/小时,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
“一套半”井架系统:开启多元应用场景
离线预接套管技术只是“一套半”井架系统的多元化应用场景之一。以往,在钻完井作业中,井架无法同时兼顾多项任务,近半数作业时间都消耗在被动等待中,严重制约了每米井深的降本增效。而“海洋石油948”钻井平台建成的“一套半”井架系统,则实现了钻井和预接套管的同步作业。
该系统在建造阶段就融入了精益基因。除具备常规井架功能外,还增设了离线作业模块,可同步完成钻杆和套管的预接、排放与拆甩等作业,相当于额外构建了“第二作业现场”。这种“核心作业+辅助作业”的双线程运行模式,不仅缩短了关键路径时长,还通过标准化离线操作降低了人为误差率,极大地提升了安全作业水平。
自2024年10月投用以来,在绥中36-2项目中,该系统已完成离线接甩钻具超200柱,累计节省井口时间30小时,节约成本超百万元。
全产业链创新与协同
“一套半”井架系统的意义远不止于提效,它是对整个钻完井生态的深度重构。当井口作业与离线预处理工作协同推进时,这场精益管理带来的创新引发了全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一方面,液压吊卡补芯、离线套管钳等专用工具的研发需求推动装备供应商进行定向技术升级;另一方面,离线接套管作业指导书等标准化文件的出台,将操作环节纳入“分钟级”管控,形成了全流程“增值网络”。
在人员配置方面,项目团队为离线作业增配了2名员工,只需构建起“3人小组”作业单元,便能承接原本需要5人完成的井口作业任务。这种“工序分流”模式,使井口作业强度降低了50%,现场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套半”井架系统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渤海油田的钻完井作业带来了创新突破,更为整个海洋油气开发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渤海油田的开发效率和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