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长兴海洋实验室波浪补偿栈桥海试成功

2025-07-02 10:33     来源:长兴海洋实验室 海洋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研究中心     海上油气田海上油气平台

2025年6月底,上海交通大学长兴海洋实验室陈卫星团队自主研发的波浪补偿栈桥系统在胜利油田海域顺利完成首次综合海试。在胜利油田的大力支持下,该系统在海上采油平台成功验证了核心性能指标,以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技成果向“七一”献礼。

突破性海试成果:实船验证核心性能

为确保海试顺利进行,团队提前在“胜利221”船上完成了波浪补偿栈桥系统的安装工作。在胜利油田海域的“中心一号”和“中心三号”海上采油平台,团队在真实海洋环境下开展了一系列系统性搭接试验:

1.多平台登靠能力测试: 成功在两个不同平台进行了栈桥搭接操作,验证了系统对不同目标平台的适应性;

2.复杂工况适应性测试: 针对不同潮位、不同流向等实际条件,分别测试了船舶采用尾靠和侧靠方式登靠平台时,栈桥的搭接表现与运动补偿效果;

3.核心能力验证: 成功验证了栈桥系统的核心功能——三自由度栈桥的主动波浪补偿控制能力。该系统采用纯电驱动和高响应补偿算法,具备毫秒级的运动响应速度以及高冗余的安全保护机制。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适应船舶因波浪引起的运动,为近高海况下人员的安全、高效转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历时300多个日夜持续攻关,经过了仿真验证、陆地测试、海试验证,团队攻克解决了10多项波浪补偿栈桥设计、控制与应用的难点,成功验证了该自主研制系统在实海况下的基本性能。基于此次验证结果,团队将对产品性能进行更全面迭代与优化。

海洋装备先锋队:铸就攻坚克难的科研铁军

海试成功的背后,是长兴海洋实验室海洋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研究中心全体成员的紧密协作与辛勤付出。

在负责人陈卫星副教授的统筹下,团队成员赵现朝、周松林、徐帅峰、张鑫鑫、林超雄、夏毅强、李维康、辛宝庚、王冰冰等坚守岗位,在实验室调试与海上试验现场并肩作战,共同克服技术挑战,保障了试验的顺利执行。

作为项目协调人员,黄佳佳在海试进程中发挥了项目沟通枢纽作用,是交大团队与胜利油田对接的主要窗口,负责清晰传递需求并建立高效沟通机制。在装备安装前,他协调牵头组织了“胜利221”船甲板加固等关键准备工作;海试期间,他主导协调各方资源与时间节点,制定海试计划并推动落实,确保了试验按计划执行。同时,他及时向油田领导汇报进展,并成功推动栈桥系统参与胜利油田海上联合演练,为装备的实际应用和推广创造了宝贵的展示平台,有力保障了海试工作的整体高效推进。

海试感言:从实验室到真实海洋的跨越

陈卫星(团队负责人): “把实验室成果转化为能解决海上生产实际问题的装备,保障人员作业安全,这是科研最重要的价值体现。”

周松林(技术负责人): “海试验证了系统的基本能力,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算法和性能,提升其在更恶劣海况下的可靠性。”

黄佳佳(项目协调负责人): “栈桥稳定搭接平台、保障转运安全,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做好协调保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是我的职责所在。”

徐帅峰(装备安装负责人): “作为团队一员,最踏实的时刻就是看着栈桥在风浪中一次次稳稳对接成功。设备的可靠表现,给了我们继续优化细节、精益求精的底气。”

张鑫鑫(海试现场管理负责人): “这次海试的顺利,是现场每一位成员顶着日晒、盯紧细节拼出来的。作为现场管理人员,能保障试验安全有序推进,把团队的成果在真实海上展现出来,就是最大的满足。”

夏毅强(控制程序负责人): “当栈桥在海浪起伏中稳稳地搭上平台时,心里特别激动。我们日夜调试的控制程序经受住了真实海况的考验,这是整个团队通力合作的结果,也证明我们的算法从实验室走向了实际应用。”

推荐阅读

西江24-7平台组块启航奔赴南海开启海上安装新阶段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1日,伴随着运输驳船嘹亮的汽笛声,西江24-7平台上部组块与西江24-3B平台改造模块在青岛海洋工程建造场地正式启航,奔赴南海。预计7月6日,它们将抵达南海东部作业海域,开启海上安装阶段。利器护航,助力行稳致远西江24-7平台是一座无人智能平台,是西江24区开发项目的核心设施。其中的平台上部组块是本项目最重要的单体之一,吊装重量达3216吨,通过自行模块运输车完成陆地装船。此次长途航行距离约2000公里,预计航行时间为4.5天。... 2025-07-03

潜山裂缝型储层控水技术在渤海油田首次应用并取得重要突破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潜山裂缝型储层颗粒过饱和充填控水技术在锦州25-1南油气田成功实施,这是该技术在渤海油田的首次应用。目前,实施井日产油量已超100吨,稳油控水成效显著,为裂缝型储层的稳油控水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锦州25-1南油气田的潜山为片麻岩裂缝型储层,区域内裂缝发育丰富,已投产井整体含水率较高。随着新钻调整井的推进,稳油控水的需求愈发迫切。与常规砂岩储层不同,该油气田受裂缝沟通底水的影响,见水机理特殊,无法直接套用常规... 2025-07-03

涠洲11-4 CEPD导管架成功下水就位!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涠洲11-4 CEPD导管架在涠洲岛西南方向海域成功就位。标志着项目完成关键里程碑点,为后续联调投产打下坚实基础。 2025-07-02

中海油“海萤”技术成果获“双碳”目标优秀案例殊荣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的‘海萤’海上油气田电站烟气余热ORC发电技术装置研究项目在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获评《2025能源产业生态报告》践行双碳目标优秀案例。该论坛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国企》杂志承办,于北京昌平成功举办。海萤项目以海上油气田开发的源头创新为依托,形成了总体方案技术成果,并联合国内优势企业共同开展国产化装备研制。该项目成功建立了以中国... 2025-07-02

中海油服首个超大型一体化开发项目——垦利10-2一体化项目第一阶段完美完工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海油服首个超大型一体化开发项目——垦利10-2一体化项目成功完成第一阶段钻完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垦利10-2油田是我国海上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岩性油田,原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该一体化项目共包含79口井,其中采油井57口,注水井21口,水源井1口。在第一阶段,项目团队共完成钻井46口,完井25口,为后续钻完井作业积累了丰富经验。安全筑基:工程质量零瑕疵项目团队坚持以零容忍态度筑牢安全防线,通过... 2025-07-01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