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潜山裂缝型储层颗粒过饱和充填控水技术在锦州25-1南油气田成功实施,这是该技术在渤海油田的首次应用。目前,实施井日产油量已超100吨,稳油控水成效显著,为裂缝型储层的稳油控水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锦州25-1南油气田的潜山为片麻岩裂缝型储层,区域内裂缝发育丰富,已投产井整体含水率较高。随着新钻调整井的推进,稳油控水的需求愈发迫切。与常规砂岩储层不同,该油气田受裂缝沟通底水的影响,见水机理特殊,无法直接套用常规砂岩储层的控水完井方式。如何实现裂缝型储层的有效控水,成为科研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
面对这一挑战,渤海石油研究院联合工程技术作业中心、专业公司等单位,积极践行和推广地质工程生产一体化“四新”融合控水工作思路。通过专业融合与协调联动,团队致力于做专、做精、做细稳油控水工作,开展控水技术比选与作业实施。
“四新”控水工作思路的核心内容包括:提出“精细油藏描述、精确工艺匹配、精准流场调控”的地质工程生产一体化融合控水新理念;创建“钻前一体化设计、钻后一体化优化、效果一体化评价”的全寿命周期控水闭环管理新模式;创新以“分舱开采、均衡生产、压锥轮采”为核心的控水设计新方法;发明以裸眼分舱充填智能完井控水为代表的控水新技术。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对提高控水措施效果、实现“双高-双特高”油田剩余油的高效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在锦州25-1南油气田的方案比选阶段,研究院科研人员基于“四新”工作思路,反复论证不同控水技术的适应性。在原有控水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该油气田的特征,创新性地采用颗粒过饱和充填控水技术搭配智能完井工艺。科研人员提出了“垂向上通过向裂缝内充填亲油疏水颗粒,抑制和延缓底水沿裂缝突进;横向上通过分舱分采实现不同段内的实时关调与压锥控水”的裂缝型储层控水对策。
在作业准备阶段,工程技术作业中心组织渤海石油研究院和专业公司深入分析作业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预案。钻后优化阶段,渤海石油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所控水小组牵头,结合实钻认识,快速开展钻后分舱和调控方案优化模拟。通过专业一体化融合讨论,团队形成一致意见并反馈至现场实施。
潜山裂缝型储层颗粒过饱和充填控水技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渤海油田裂缝性储层的稳油控水提供了有效借鉴,更为渤海深层潜山的高效高质量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复杂储层控水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未来海上油气田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