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潜山裂缝型储层控水技术在渤海油田首次应用并取得重要突破

2025-07-03 14:17     来源:渤海油田     海上油气田渤海油田油气田开发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潜山裂缝型储层颗粒过饱和充填控水技术在锦州25-1南油气田成功实施,这是该技术在渤海油田的首次应用。目前,实施井日产油量已超100吨,稳油控水成效显著,为裂缝型储层的稳油控水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锦州25-1南油气田的潜山为片麻岩裂缝型储层,区域内裂缝发育丰富,已投产井整体含水率较高。随着新钻调整井的推进,稳油控水的需求愈发迫切。与常规砂岩储层不同,该油气田受裂缝沟通底水的影响,见水机理特殊,无法直接套用常规砂岩储层的控水完井方式。如何实现裂缝型储层的有效控水,成为科研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

面对这一挑战,渤海石油研究院联合工程技术作业中心、专业公司等单位,积极践行和推广地质工程生产一体化“四新”融合控水工作思路。通过专业融合与协调联动,团队致力于做专、做精、做细稳油控水工作,开展控水技术比选与作业实施。

“四新”控水工作思路的核心内容包括:提出“精细油藏描述、精确工艺匹配、精准流场调控”的地质工程生产一体化融合控水新理念;创建“钻前一体化设计、钻后一体化优化、效果一体化评价”的全寿命周期控水闭环管理新模式;创新以“分舱开采、均衡生产、压锥轮采”为核心的控水设计新方法;发明以裸眼分舱充填智能完井控水为代表的控水新技术。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对提高控水措施效果、实现“双高-双特高”油田剩余油的高效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在锦州25-1南油气田的方案比选阶段,研究院科研人员基于“四新”工作思路,反复论证不同控水技术的适应性。在原有控水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该油气田的特征,创新性地采用颗粒过饱和充填控水技术搭配智能完井工艺。科研人员提出了“垂向上通过向裂缝内充填亲油疏水颗粒,抑制和延缓底水沿裂缝突进;横向上通过分舱分采实现不同段内的实时关调与压锥控水”的裂缝型储层控水对策。

在作业准备阶段,工程技术作业中心组织渤海石油研究院和专业公司深入分析作业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预案。钻后优化阶段,渤海石油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所控水小组牵头,结合实钻认识,快速开展钻后分舱和调控方案优化模拟。通过专业一体化融合讨论,团队形成一致意见并反馈至现场实施。

潜山裂缝型储层颗粒过饱和充填控水技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渤海油田裂缝性储层的稳油控水提供了有效借鉴,更为渤海深层潜山的高效高质量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复杂储层控水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未来海上油气田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推荐阅读

中海油服“璇玥”系统攻克高温难题 助力潜山油气藏智能化开发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海油服在渤中26-6油田成功完成了璇玥系统首次高温永置式光纤作业。这标志着璇玥光纤监测技术在高温环境下的作业能力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潜山油气藏的智能化、精细化开发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高温挑战与技术突破渤中26-6油田是全球最大的变质岩潜山油田,储量规模达亿吨级。该油田的储层温度超过160℃,且油田内的生产井多为大斜度定向井。传统电子传感器在这种高温环境下作业时间有限,常规测井手段难以正常获取储层数... 2025-07-11

“深海一号”:全年降碳超1600吨 深海气田迈向绿色低碳新时代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传来好消息,其三甘醇再生系统汽提气回收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该项目自今年年初启动以来,备受关注。待其正式投用后,预计全年可减少天然气放空量近100万立方米,降低碳排放量超1600吨。这无疑是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积极构建绿色低碳生产体系的关键一步,为我国深海油气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流程优化:节能降碳从源头抓起在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的生产过程中,... 2025-07-11

惠州26-6平台创新三甘醇回收装置 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惠州26-6平台自主设计研发的三甘醇(TEG)回收装置完成测试并正式投入使用。该装置预计每年可回收三甘醇液体约8吨,节约化学药剂成本近14万元,为海上油气田的绿色低碳转型再添助力。一、三甘醇在天然气生产中的关键作用三甘醇(TEG)是海上天然气脱水工艺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化学剂。在天然气生产过程中,三甘醇凭借其高吸水性,能够有效脱除天然气中的水分,防止管道腐蚀和水合物堵塞,从而保障天然气的顺利输送和生产安全。此外,... 2025-07-10

Vår Energi与TechnipFMC Norge达成合作 加速北海Gjøa区域海上油气项目开发

海洋能源网获悉,日前,挪威能源公司Vår Energi与TechnipFMC Norge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旨在利用其集成化模式,加快北海Gjøa区域未来海上油气项目的开发进程。此次合作协议由Vår Energi代表Gjøa Nord、Cerisa和Ofelia油气发现区的许可证持有者签署,涵盖了海底生产系统(Subsea Production Systems,SPS)和海底脐带缆、立管及输油管线(Subsea Umbil 2025-07-09

国产燃驱离心压缩机组落地 海上油气田开发迎来“中国方案”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设计的海上首台国产 25MW 级燃驱离心压缩机组正式投用,为我国百米水深气田开发提供了关键装备支撑。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百米水深气田集约化开发能力迈上新台阶,为我国海上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了中国方案。核心突破:打造海上气田中国心燃驱离心压缩机组是增压平台的核心设备,单台机组有数万个零部件,可靠性要求极高,产业链涉及环节众多。以往进口此类设备供货期长、费用高。面对如此关键的设备... 2025-07-09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