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自主研发的深海阵列激光三维探测系统完成首次深海试验!

2025-04-24 14:09     来源:河海大学海洋学院     海洋观测
1、深海科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深海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深海进入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深海探测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载人/无人潜水器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深海应用,但海底高精度环境感知与目标探测技术作为海底一切活动的“眼睛”,与国外仍存在技术差距,制约了我国深海资源开发与探测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前沿项目启动

2024年9月,河海大学海洋学院徐鹏飞教授团队主持的江苏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项目“深海声光一体三维成像精细探测系统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围绕深海目标精细探测搜寻与海底地形地貌高精度测绘需求,开展深海声光一体三维成像精细探测系统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我国的深海探测能力,为我国深海探测与资源开发提供自主可控的技术支撑。

3、深海试验成果

近日,徐鹏飞教授团队研制的深海阵列激光三维成像系统装备样机顺利完成首次深海试验,最大下潜深度4226米,最大探测距离超过15米,为江苏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项目顺利实施和深海阵列激光三维成像系统的工程化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推荐阅读

山东省:建成全国首个海洋牧场观测网,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72处

海洋能源网获悉,1月16日,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干字当头 勇挑大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山东锚定建设现代渔业强省目标,深入推进“海上粮仓”建设,持续推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预计继续保持在900万吨以上,有效保障了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会上,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郭鹏对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 2025-01-20

广西首个海洋浮标地震观测站在北部湾海域成功布放

海洋能源网获悉,12月30日,广西首个海洋浮标地震观测站在北部湾海域成功布放。这是广西建设的第一套用于海洋地震观测的浮标平台,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海洋地震观测浮标平台。这套“北部湾海洋浮标地震观测站”是基于海洋浮标平台的“在线实时”海洋地震监测站。它采用10米直径的三锚式大型浮标作为观测平台,集成地震、海洋水文气象仪器以及各类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海底地震活动,后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岸基站。 2024-12-31

哈尔滨工程大学敏捷水下机器人登Nature子刊!

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王刚教授团队在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研发了一种用于近海底观测的敏捷水下机器人(Maneuverable Underwater Vehicle,简称MUV)。该成果为水下机器人技术开辟了新方向,是对现有自主水下机器人(AUV)与遥控水下机器人(ROV)技术体系的完善和补充,为近海底观测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2024-12-24

2024年海洋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大会在三亚胜利召开

海洋能源网获悉,11月8日至10日,海洋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大会在海南省三亚市胜利召开。会议围绕海洋资源能源开发、深远海风电、海洋管缆工程、海洋观测预报等新技术开展深入探讨与交流。本次大会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办,由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科技部海洋土木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浙江大学、海油工程、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 2024-11-12

青岛前瞻布局海洋电子信息产业这一未来产业!

镭测创芯研发的漂浮式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可为海上风资源勘测、海气边界层动力学研究及海洋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宝贵的剖面观测数据。前不久,青岛海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舟科技”)推出了新研发成果——新一代波浪传感器(HZ-WAVES-1A)。该产品采用了尖端感应技术,能够在极端海洋环境中准确测量波浪的高度、周期、方向等关键参数,且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耐腐蚀、抗风浪等海洋环境特点,确保数据采集的精准度和传输的稳定性。现在,这些探海“神器”已经在多个海域实现布放及应用。 2024-10-29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