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在位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的金风科技秦皇岛北方海上风电产业基地,设备正在陆续进场安装,为投产做最后准备工作。 本报记者李铎摄
7月11日,昌黎滦河口附近海域波光粼粼。全省首个海上光伏项目——秦皇岛180万千瓦海上光伏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巨型吊臂将重达13.85吨的变径钢管桩精准入海,光伏板在碧波间次第舒展,绘制出一幅向海图强的壮美画卷。
渤海之滨,热潮涌动。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河北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支点,近年来,我市正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抢抓新能源革命机遇,追风逐日、多能互补,将得天独厚的新能源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以能源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作为我省开拓“蓝色能源”的先行者,秦皇岛180万千瓦海上光伏示范试点项目总投资144.48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这片“海上光伏森林”年均发电量约28.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7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1.38万吨,不仅将源源不断输送清洁电力,优化我省及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更将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双碳”目标提供更加强劲的支撑。
秦皇岛180万千瓦海上光伏示范试点项目正在昌黎滦河口海域加紧建设,而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已经并网投产的青龙建昊土门子215MW光伏发电项目,正通过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沿着电网送往千家万户。
建昊土门子215MW光伏发电项目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青龙满族自治县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占地面积约4600亩。项目在25年的运营周期内,年均发电量约达3.2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225公顷。
追风逐日,多能互补,向新而行。
我市拥有丰富的海陆风电资源,拥有超过6670兆瓦的陆上风电储备容量和5000兆瓦的海上风电资源,发展风电条件得天独厚。我市与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头部企业——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金风科技秦皇岛北方海上风电产业基地项目,不仅服务于北方海上风电基地建设、陆地风电基地建设,未来还将成为国家北方新能源装备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