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秦皇岛市新能源项目集群加速崛起

2025-07-21 10:18     来源:秦皇岛plus      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新能源

7月9日,在位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的金风科技秦皇岛北方海上风电产业基地,设备正在陆续进场安装,为投产做最后准备工作。 本报记者李铎摄

7月11日,昌黎滦河口附近海域波光粼粼。全省首个海上光伏项目——秦皇岛180万千瓦海上光伏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巨型吊臂将重达13.85吨的变径钢管桩精准入海,光伏板在碧波间次第舒展,绘制出一幅向海图强的壮美画卷。

渤海之滨,热潮涌动。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河北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支点,近年来,我市正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抢抓新能源革命机遇,追风逐日、多能互补,将得天独厚的新能源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以能源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作为我省开拓“蓝色能源”的先行者,秦皇岛180万千瓦海上光伏示范试点项目总投资144.48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这片“海上光伏森林”年均发电量约28.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7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1.38万吨,不仅将源源不断输送清洁电力,优化我省及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更将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双碳”目标提供更加强劲的支撑。

秦皇岛180万千瓦海上光伏示范试点项目正在昌黎滦河口海域加紧建设,而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已经并网投产的青龙建昊土门子215MW光伏发电项目,正通过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沿着电网送往千家万户。

建昊土门子215MW光伏发电项目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青龙满族自治县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占地面积约4600亩。项目在25年的运营周期内,年均发电量约达3.2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225公顷。

追风逐日,多能互补,向新而行。

我市拥有丰富的海陆风电资源,拥有超过6670兆瓦的陆上风电储备容量和5000兆瓦的海上风电资源,发展风电条件得天独厚。我市与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头部企业——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金风科技秦皇岛北方海上风电产业基地项目,不仅服务于北方海上风电基地建设、陆地风电基地建设,未来还将成为国家北方新能源装备出口基地。

推荐阅读

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浙江中心正式启动建设并落户温州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19日,2025漂浮式海上风电大会在温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海上风电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研发单位负责人等行业领军人物相聚一堂,围绕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创新与市场前景展开深度研讨。 2025-07-21

运达股份&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深入交流海上风电发展、绿色能源本地化等议题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运达能源科技集团总经理程晨光率团拜访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双方就海上风电发展、绿色能源本地化等议题深入交流并达成重要共识 ,为中新绿色经济合作注入新动能。 2025-07-21

扩博智能最新风电智能运维解决方案亮相澳大利亚

2025年7月17日至7月18日,澳大利亚风能大会暨展览会(Australia WindEnergy 2025)在墨尔本会展中心(MCEC)15-20号馆隆重举办,展会主题为“Shaping the Future of Wind Energ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作为由澳大利亚风能协会(Australia Wind Energy)主办,汇聚全球海上与陆上风电全产业链的顶级行业展会,展会旨在通过促进地方、国家和国际间的合作,协助推动全球新能源经济发展。 2025-07-21

“乘数效应”打造10万亿市场 海洋经济成中国经济增长“蓝色引擎”

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劈波斩浪,一季度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领跑国民经济。今年两会“深海科技”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本月举行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海洋经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蓝色引擎” 。 2025-07-21

海洋经济:乘数效应驱动下的“蓝色引擎”崛起

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乘风破浪,成绩斐然。一季度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一马当先。今年两会,深海科技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其重要性。而本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更是明确提出要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与动力。海洋经济,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蓝色引擎。在我国南海海域1500米深的海床之下,我国首个超深水自营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开足马力生产。... 2025-07-21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