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乘数效应”打造10万亿市场 海洋经济成中国经济增长“蓝色引擎”

2025-07-21 10:2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深海一号海洋经济海上风电海洋牧场

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劈波斩浪,一季度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领跑国民经济。今年两会“深海科技”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本月举行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海洋经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蓝色引擎”。

在我国南海海域1500米的海床之下,我国首个超深水自营大气田——“深海一号”开足马力,每年稳定输出超过4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达到了设计的最高产能。通过海底管道天然气跨越数百公里,抵达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的工业以及民生用户,并接入全国天然气管网。与此同时,“深海一号”大气田两期项目建设搭建起的生产设施集群和完整的技术体系,未来有望带动宝岛21-1等深水复杂油气藏的经济高效开发,进一步提高海洋油气对国内能源供给的支持保障力度。

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 李达:我们就在制定相应的综合能源岛的方案,叫海洋的多种能源融合开发,还有比较好的风能资源,也有海上产出来的油气,它可以就地生产出化工产品,更加拉低了后续油气田开发的门槛。

中海油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钻完井) 李中:近十年全球油气重大发现中,深水及超深水区域的贡献稳定在70%至80%,深海已成为全球油气增储上产的核心战场。

不仅是深海油气,海上风电的开发也在提速。在广东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建设现场,一座2.7万吨重的“钢铁巨人”——±500千伏海上换流站正“破浪而起”,作为我国首个海陆一体柔直输电项目,工程预计在2026年投产,每年可将60亿度海上风电,直送粤港澳大湾区。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基建部副总经理 孙强:相当于把变电站搬到了海上,首创“绿电拼车”模式,将4个海上风电项目发出的绿电汇集起来,就像在海底建起一条新能源“高速路”。

阳江海上风电集群实现了从叶片研发、主机装配到运维服务的全链条生态。而随着8兆瓦以上大兆瓦机组、漂浮式风电等核心技术得到突破,中国海上风电正从“跟跑”转向“领跑”,带动高端轴承、海工装备等20多个细分领域产业升级。

海上风电也正在为海洋牧场提供清洁能源。清晨的广州码头,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正准备启航,这艘总投资6亿元的“海上智慧牧场”,全长249.8米,规模相当于3.5个标准足球场,可年产8000吨三文鱼,年产值超5亿元。“苏海1号”创新性采用全电力驱动系统,续航里程达2万海里,实现了深远海可持续养殖。

黄埔文冲船厂养殖工船总监造师 潘兵兵:有望提高国内三文鱼产量,降低国内三文鱼的价格,满足全国三文鱼消费市场。目前计划推广5艘,可形成年产量4万吨、280亿元的市场经济规模。

海洋是天然的牧场也可以是算力的工厂,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智算中心集群今年投入运行,它的核心设备“海底智算舱”完成下水,标志着我国“陆数海算”模式正式落地,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绿色高效的算力支撑,而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的核心优势就在于能大幅降低制冷能耗。

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规划中心技术专家 陈明帆:放100个这种海底数据舱,比同样大小陆上数据中心每年能省差不多1.2亿度电。这种创新做法以后还能和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光伏,甚至海洋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

在距离数据中心不远的南海海域,我国首台作业时速公里级水下敷缆机器人“南鲛号”正进行着近海场景测试。装备攻克了稀软土海底作业难题,敷埋速度达1000米/小时,较传统作业速度提升近一倍,并且核心部件100%自主可控,突破了水下导航与海缆定位技术的瓶颈。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输电所技术专家 汪政:机器人将为海底数据中心、跨洋通信系统等关键信息“动脉”敷设提供核心支撑,推动海洋开发半径向离岸18公里以外的深远海延伸。

海上风电光伏和油气开发保障能源供应,海洋牧场升级食物供给,深海算力夯实数字底座,深海机器人完成通路搭建,全新的海域立体开发方案正在形成。

总台央视记者 平凡:海洋经济的澎湃动能,来自它贯穿一、二、三产业的独特基因。这种三产深度融合的“乘数效应”,使海洋成为产业协同的最佳试验场。国产邮轮的启航让装备制造加旅游模式成型,海上风电光伏和水产养殖加速融合,使海域利用率提升数倍。

· 在产业维度,智能船舶、蓝色碳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加速孕育;

· 在空间维度,海岸带、近海与深远海的三重空间开发体系逐步形成;

· 在价值维度,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模式日益成熟。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10年间增长75.9%,海洋经济正从“物理叠加”的量变走向“化学反应”的质变,拓展出中国经济增长的“蓝海”。(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

推荐阅读

广东省北部湾海上风电发展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运达助力湛江海上风电产业腾飞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23日,广东省北部湾海上风电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北部湾海上风电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湛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钢,广东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贺宇,广东省能源局副局长黄江江,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董事长陈棋及合作企业高管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省北部湾海上风电发展有限公司由广东能源集团、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联合湛江城发集团、广州工控集团共同组建。这一举措是湛江市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产... 2025-07-25

电气风电与华能清能院共探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路径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23日,电气风电党委副书记、总裁王勇一行到访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华能清能院),与华能清能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卫东举行会谈。双方围绕双碳背景下海上风电、光伏产业、新型储能与风光储氢一体化绿色科创示范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王勇表示,近年来,电气风电凭借自身在产业门类、技术能力、品牌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全方位布局新能源产业板块。电气风电在海上风电、光... 2025-07-25

中远海运集团携手合作伙伴 布局东南亚海上能源项目

海洋能源网获悉,日前,中远海运集团旗下新加坡子公司——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COSCO Shipping Marine Engineering, CSME)宣布与新加坡联合钢铁控股有限公司(Union Steel Holdings)以及中国交通运输部旗下的中国海上工程解决方案公司(China Offshore Engineering Solutions, COES,即上海打捞局)签署了一份不具约束力的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携手合作,共同在东南亚地区执行海上能源项目。合作领域:聚焦东南亚海上能源工程根据协 2025-07-25

加快培育壮大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 中国海油全力奋进新征程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22日,中国海油2025年领导干部会议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精简务实,以五个坚持、五个推动全面总结了上半年的主要成果,同时以六个聚力攻坚精心部署了下一步重点工作,为中国海油全系统锚定了清晰的发展方向。会后,《中国海洋石油报》记者深入生产现场、走进基层一线,记录下广大海油干部员工的感受与思考。从渤海之滨到南海之畔,中国海油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围绕产业升级、新能源布局、管理创新等关键领域积极实践,全力加快培育壮... 2025-07-25

Lamprell携手Ventherm打造海上风电基础部件表面处理的自动化机器人解决方案

海上风电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海上风电基础部件的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日,海上建筑公司Lamprell与Ventherm达成合作,签订了一份合同,旨在为海上风电基础的过渡件提供一套全自动化的机器人表面处理解决方案。这一开创性的项目引入了一套全自动化的系统,专门用于处理复杂的几何形状,并满足严格的性能标准。该解决方案包含一台用于表面预处理的喷砂机器人和一台在140米长的车间内操作的喷涂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均是为过渡件量身定制的。此外,该... 2025-07-24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