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海洋经济:乘数效应驱动下的“蓝色引擎”崛起

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乘风破浪,成绩斐然。一季度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一马当先。今年两会,“深海科技”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其重要性。而本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更是明确提出要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与动力。海洋经济,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蓝色引擎”。

在我国南海海域1500米深的海床之下,我国首个超深水自营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开足马力生产。它每年稳定输出超过4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达到设计的最高产能。这些天然气通过海底管道跨越数百公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供应给当地的工业和民生用户,并接入全国天然气管网,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大能源支撑。

“深海一号”大气田两期项目建设搭建起的生产设施集群和完整技术体系,意义非凡。未来,它有望带动宝岛21-1等深水复杂油气藏的经济高效开发,进一步提升海洋油气对国内能源供给的支持保障力度,为我国能源安全筑牢根基。

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李达表示,他们正在制定综合能源岛方案,探索海洋多种能源融合开发模式。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资源以及海上产出的油气,就地生产化工产品,这种创新模式将进一步降低后续油气田开发的门槛,为海洋能源开发开辟新路径。

中海油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钻完井)李中指出,近十年全球油气重大发现中,深水及超深水区域的贡献稳定在70%至80%,深海已成为全球油气增储上产的核心战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布局,无疑占据了先机。

不仅是深海油气,海上风电的开发也在加速推进。在广东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建设现场,一座重达2.7万吨的“钢铁巨人”——±500千伏海上换流站正拔地而起。作为我国首个海陆一体柔直输电项目,该工程预计在2026年投产。届时,它每年可将60亿度海上风电直送粤港澳大湾区,为大湾区的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基建部副总经理孙强形象地比喻,这相当于把变电站搬到了海上,首创“绿电拼车”模式,将4个海上风电项目发出的绿电汇集起来,就像在海底建起一条新能源“高速路”,极大地提高了能源传输效率,减少了能源损耗。

阳江海上风电集群实现了从叶片研发、主机装配到运维服务的全链条生态发展。随着8兆瓦以上大兆瓦机组、漂浮式风电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中国海上风电正从“跟跑”转向“领跑”,带动高端轴承、海工装备等20多个细分领域产业升级,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

海上风电不仅为能源供应贡献力量,也为海洋牧场提供了清洁能源。清晨的广州码头,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正准备启航。这艘总投资6亿元的“海上智慧牧场”,全长249.8米,规模相当于3.5个标准足球场,可年产8000吨三文鱼,年产值超5亿元。“苏海1号”创新性采用全电力驱动系统,续航里程达2万海里,实现了深远海可持续养殖,为海洋渔业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黄埔文冲船厂养殖工船总监造师潘兵兵表示,推广该养殖工船有望提高国内三文鱼产量,降低国内三文鱼价格,满足全国三文鱼消费市场。目前计划推广5艘,可形成年产量4万吨、280亿元的市场经济规模,将对国内三文鱼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海洋不仅是天然的牧场,也可以是算力的工厂。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智算中心集群今年投入运行,其核心设备“海底智算舱”完成下水,标志着我国“陆数海算”模式正式落地。它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绿色高效的算力支撑,而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的核心优势就在于能大幅降低制冷能耗。

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规划中心技术专家陈明帆介绍,如果放置100个这种海底数据舱,相比同样大小的陆上数据中心,每年能节省差不多1.2亿度电。这种创新做法未来还能与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光伏,甚至海洋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距离数据中心不远的南海海域,我国首台作业时速公里级水下敷缆机器人“南鲛号”正进行着近海场景测试。该装备攻克了稀软土海底作业难题,敷埋速度达1000米/小时,较传统作业速度提升近一倍,并且核心部件100%自主可控,突破了水下导航与海缆定位技术的瓶颈。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输电所技术专家汪政表示,机器人将为海底数据中心、跨洋通信系统等关键信息“动脉”敷设提供核心支撑,推动海洋开发半径向离岸18公里以外的深远海延伸,为我国海洋开发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海上风电光伏和油气开发保障能源供应,海洋牧场升级食物供给,深海算力夯实数字底座,深海机器人完成通路搭建,全新的海域立体开发方案正在逐步形成。

海洋经济的澎湃动能,源于其贯穿一、二、三产业的独特基因。这种三产深度融合的“乘数效应”,使海洋成为产业协同的最佳试验场。国产邮轮的启航让装备制造加旅游模式成型,海上风电光伏和水产养殖加速融合,使海域利用率大幅提升。

在产业维度,智能船舶、蓝色碳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加速孕育;在空间维度,海岸带、近海与深远海的三重空间开发体系逐步形成;在价值维度,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模式日益成熟。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10年间增长75.9%。海洋经济正从“物理叠加”的量变走向“化学反应”的质变,不断拓展出中国经济增长的“蓝海”,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未来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推荐阅读

大金斩获欧洲海上风电基础部件12.5亿新订单

海洋能源网获悉,日前,大金重工斩获欧洲海上风电基础部件新订单,约合12.5亿元人民币,此订单为大金重工此前签署的40万吨长期锁产协议下首个订单,该订单预计2026交付。截至目前,大金已成功向海外市场交付 200 根单桩基础。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卓越的项目执行力与准时交付能力,大金持续为全球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有力支持,此次欧洲海上风电基础部件新订单的斩获,既是国际市场对大金综合实力的再度认可,也为大金重工进一步拓展海外海上风电业务版图... 2025-09-12

江苏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海上升压站结构大合拢圆满完成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承建的江苏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传来喜讯,其海上升压站结构大合拢工作已圆满完成。这一关键节点的顺利达成,为后续的项目电气安装调试以及按时发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该项目的建设进程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据悉,江苏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江苏新洋港东南方向、大丰港东北方向的海域,总装机规模高达85万千瓦。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上网电量将达到28.7亿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常规... 2025-09-12

Equinor获批在挪威海钻探勘探井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挪威国家能源巨头Equinor已获得在挪威海钻探井筒的许可。得益于挪威海上管理局(NOD)授予的授权,Equinor可以在生产许可124 B区块钻探6507/8-12 S勘探井,该区块的生产许可去年被延长至2045年12月31日。根据NOD的数据,该钻井许可的计划开始日期为2025年11月。此次钻探任务将使用COSL钻井公司的COSL Innovator钻井平台。这艘2012年建造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采用GM4000设计,能够在水深达750米的海域作业。COSL Innovator在20 2025-09-11

豪氏威马再获Hanwha Ocean订单助力海上风电发展

海洋能源网获悉,豪氏威马(Huisman)近日喜获Hanwha Ocean的新订单,将为其设计、建造并交付一台2600吨绕桩式起重机。Hanwha Ocean,即原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DSME),是韩国顶尖的造船企业之一。此次签约是在已有两台定制化的2600吨绕桩式起重机订单的基础上再次签订的,这些起重机专为Cadeler在Hanwha Ocean建造的风机安装船舶定制。该起重机将安装于NG-16000X平台,至此,市场上所有四台同类型平台均配备了豪氏威马绕桩式起重机。豪氏威马设计... 2025-09-11

ABL集团斩获埃尼刚果FLNG项目工程合同助力非洲能源转型

海洋能源网获悉,挪威奥斯陆上市公司 ABL 集团旗下设计与工程子公司 Longitude 近日成功中标,被新加坡海工解决方案供应商 PACC Offshore Services Holdings(POSH)选为分包商,参与刚果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FLNG)项目的安装工程。据披露,Longitude 将为 Nguya FLNG 的安装提供海上系泊连接作业工程服务。该 FLNG 装置年液化能力达 240 万吨,是埃尼集团刚果液化天然气项目(该国首个 LNG 项目)二期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Longitude 亚 2025-09-11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