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海洋经济:乘数效应驱动下的“蓝色引擎”崛起

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乘风破浪,成绩斐然。一季度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一马当先。今年两会,“深海科技”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其重要性。而本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更是明确提出要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与动力。海洋经济,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蓝色引擎”。

在我国南海海域1500米深的海床之下,我国首个超深水自营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开足马力生产。它每年稳定输出超过4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达到设计的最高产能。这些天然气通过海底管道跨越数百公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供应给当地的工业和民生用户,并接入全国天然气管网,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大能源支撑。

“深海一号”大气田两期项目建设搭建起的生产设施集群和完整技术体系,意义非凡。未来,它有望带动宝岛21-1等深水复杂油气藏的经济高效开发,进一步提升海洋油气对国内能源供给的支持保障力度,为我国能源安全筑牢根基。

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李达表示,他们正在制定综合能源岛方案,探索海洋多种能源融合开发模式。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资源以及海上产出的油气,就地生产化工产品,这种创新模式将进一步降低后续油气田开发的门槛,为海洋能源开发开辟新路径。

中海油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钻完井)李中指出,近十年全球油气重大发现中,深水及超深水区域的贡献稳定在70%至80%,深海已成为全球油气增储上产的核心战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布局,无疑占据了先机。

不仅是深海油气,海上风电的开发也在加速推进。在广东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建设现场,一座重达2.7万吨的“钢铁巨人”——±500千伏海上换流站正拔地而起。作为我国首个海陆一体柔直输电项目,该工程预计在2026年投产。届时,它每年可将60亿度海上风电直送粤港澳大湾区,为大湾区的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基建部副总经理孙强形象地比喻,这相当于把变电站搬到了海上,首创“绿电拼车”模式,将4个海上风电项目发出的绿电汇集起来,就像在海底建起一条新能源“高速路”,极大地提高了能源传输效率,减少了能源损耗。

阳江海上风电集群实现了从叶片研发、主机装配到运维服务的全链条生态发展。随着8兆瓦以上大兆瓦机组、漂浮式风电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中国海上风电正从“跟跑”转向“领跑”,带动高端轴承、海工装备等20多个细分领域产业升级,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

海上风电不仅为能源供应贡献力量,也为海洋牧场提供了清洁能源。清晨的广州码头,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正准备启航。这艘总投资6亿元的“海上智慧牧场”,全长249.8米,规模相当于3.5个标准足球场,可年产8000吨三文鱼,年产值超5亿元。“苏海1号”创新性采用全电力驱动系统,续航里程达2万海里,实现了深远海可持续养殖,为海洋渔业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黄埔文冲船厂养殖工船总监造师潘兵兵表示,推广该养殖工船有望提高国内三文鱼产量,降低国内三文鱼价格,满足全国三文鱼消费市场。目前计划推广5艘,可形成年产量4万吨、280亿元的市场经济规模,将对国内三文鱼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海洋不仅是天然的牧场,也可以是算力的工厂。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智算中心集群今年投入运行,其核心设备“海底智算舱”完成下水,标志着我国“陆数海算”模式正式落地。它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绿色高效的算力支撑,而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的核心优势就在于能大幅降低制冷能耗。

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规划中心技术专家陈明帆介绍,如果放置100个这种海底数据舱,相比同样大小的陆上数据中心,每年能节省差不多1.2亿度电。这种创新做法未来还能与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光伏,甚至海洋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距离数据中心不远的南海海域,我国首台作业时速公里级水下敷缆机器人“南鲛号”正进行着近海场景测试。该装备攻克了稀软土海底作业难题,敷埋速度达1000米/小时,较传统作业速度提升近一倍,并且核心部件100%自主可控,突破了水下导航与海缆定位技术的瓶颈。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输电所技术专家汪政表示,机器人将为海底数据中心、跨洋通信系统等关键信息“动脉”敷设提供核心支撑,推动海洋开发半径向离岸18公里以外的深远海延伸,为我国海洋开发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海上风电光伏和油气开发保障能源供应,海洋牧场升级食物供给,深海算力夯实数字底座,深海机器人完成通路搭建,全新的海域立体开发方案正在逐步形成。

海洋经济的澎湃动能,源于其贯穿一、二、三产业的独特基因。这种三产深度融合的“乘数效应”,使海洋成为产业协同的最佳试验场。国产邮轮的启航让装备制造加旅游模式成型,海上风电光伏和水产养殖加速融合,使海域利用率大幅提升。

在产业维度,智能船舶、蓝色碳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加速孕育;在空间维度,海岸带、近海与深远海的三重空间开发体系逐步形成;在价值维度,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模式日益成熟。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10年间增长75.9%。海洋经济正从“物理叠加”的量变走向“化学反应”的质变,不断拓展出中国经济增长的“蓝海”,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未来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推荐阅读

阳江三山岛五、六海上风电场项目集中送出工程项目设备监造服务中标结果公示

海洋能源网获悉,日前,中广核电子商务平台发布关于阳江三山岛五、六海上风电场集中送出工程项目设备监造服务中标结果公示(招标编号:CGN-202505260003)公示显示:中标人为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标价格:¥ 983,150.00。阳江三山岛五、六海上风电场项目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南侧海域,是广东省重点推进的海上风电项目。阳江三山岛五海上风电场项目位于阳江市海陵岛南侧海域,西侧距离已规划的阳江青洲场址34公里,东侧距离已规划的阳江帆石... 2025-09-05

中广核新能源嵊泗海上风电运维科创产业基地项目EPC总承包项目中标结果公示

海洋能源网获悉,9月2日,中广核电子商务平台发布了《中广核新能源浙江嵊泗海上风电运维科创产业基地项目EPC总承包项目中标结果公示》的公告。公告显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成功中标该项目,中标价格为1.45709241亿元。中广核新能源浙江嵊泗海上风电运维科创产业基地项目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洋山镇东端,地理位置优越。地块西侧紧邻洋山深水港,向东30公里则是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项目用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东西向长约21... 2025-09-05

阳江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完成全部吸力锚沉贯施!

海洋能源网获悉,9月2日,阳江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完成全部吸力锚沉贯施工,工程建设迈入新阶段。作为我国深远海风电技术创新的重要示范项目,阳江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系泊系统建设及安装、浮式基础平台建设及拖航、风机港池安装、一体化拖航及系泊回接等。此次沉贯的M9吸力锚重约164吨,桶内高度10米。 2025-09-05

我国首套国产化液压远程开启双向隔离阀成功应用

近日,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下称有限湛江)在涠洲12-2油田某井成功应用我国首套国产化液压远程开启双向隔离阀。该设备在 3057米井下实现精准隔离高压油气层,标志着我国海上油气田完井核心工具突破国外垄断,为高压低渗地质条件油气田开发筑牢安全屏障。 2025-09-05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召开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海洋”发展座谈会!

9月3日,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在杭州召开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海洋”发展座谈会 。高校、科研院所、省属企业以及相关市县海洋经济、海洋渔业主管部门等有关负责人建言献策。 2025-09-05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