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底,南海东部陆丰8-1平台再传捷报——第10口开发井顺利投产,测试日产原油突破100立方米。至此,平台投产仅一年,便以“十口井、十连胜”的成绩,跑出了产能释放的加速度。
一、把“投产”当成项目攻坚战
开发井投产横跨钻井、生产、装备、电气等十余专业,流程节点多达百余个,任何一环延误都可能拖慢整体节奏。陆丰作业公司将其列为年度“头号工程”,实行项目经理制——一张甘特图、一张责任表、一套督办机制,确保计划到天、责任到人。
二、甘特图里的“无缝衔接术”
平台把“安装采油树—清井返排”全过程拆成26个关键节点,作业内容、完成时限、责任人全部上墙入表。
• 采油树对中偏差≤2 mm
• 仪表管密封测试压力值≥21 MPa
• 安全阀试压与电缆绝缘测试同步进行
并行作业让单井准备周期大幅缩短,平均交井时间由最初的8小时压缩至不足1小时。
三、三道防线守住“零缺陷”底线
旁站监督:关键工序专业负责人全程在场。
值日巡检:每2小时一轮“安全+质量”巡查,问题不过夜。
双重确认:电仪附件安装后,操作工、技术员分别签字背书,逻辑测试结果双方互检。
三道防线织密质量网,实现投产以来井口“零渗漏、零返工”。
四、时间窗口的“穿插作战法”
锚定“交井即投产”目标,平台每日17:00固定召开“三方碰头会”(生产、钻井、装备),对次日作业“排兵布阵”。
• 采油树试压间隙,电气班组完成仪表接线;
• 封隔器环空试压时段,驱动器同步调试;
• 各工序穿插进行,正式交井前90%准备工作已就绪。
从100方日产到1小时交井,陆丰8-1平台用“项目化、图表化、责任化”的管理创新,将繁复的开发井投产变成一场高效协同的接力赛,为全年生产经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