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我国南海首例钻井平台网电升级改造顺利完工并投入作业

2025-07-16 14:14     来源:南海西油记     国海国富 海上油气平台海上油气技术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我国南海首个网电钻井平台“国海国富”完成升级改造,并顺利接入涠洲油田群电网。该平台以海上油田电网供电替代传统柴油发电,通过稳定网电驱动,实现更高生产时效,显著降低作业能耗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

据悉,柴油发电机作为海上钻井平台的动力心脏,为海上钻完井作业持续供能,但常年作业导致柴油消耗量较大。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在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下称有限湛江)统筹规划下,工程技术作业中心(下称工技中心)锚定集团公司“双碳”目标,以绿色创新为驱动,组建专业团队开展钻井平台接入油田电网技术攻关。

南海西部钻井作业高泵压、大扭矩、超深井等一系列实际需求,以及钻井平台用电频率需适配60赫兹、大负载、突增突卸等技术难点,对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电源专用变频器+高压缓冲降压变频

为保障钻井平台安全高效供电,工技中心首次创新采用“电源专用变频器+高压缓冲降压变频”技术,搭配特殊栈桥连接35千伏海缆方案,将油田电能成功从50赫兹变频至60赫兹,构建起海上电网与钻井平台电能无缝切换直供体系,实现了钻井平台“以电代油”,开拓了网电“下海”再“上船”的电能替代新模式,推动南海西部油田在“低成本”“绿色低碳”“数智化”三个关键转型上再次迈出坚实一步。

经济效益

高效利用电网余量实现更“低成本”的钻井作业。钻完井所需能源全部来自生产平台的伴生气发电,大幅降低柴油采购、储存与运输成本,同时减少发电机等设备维护成本,预计每年最高节约柴油约5475吨,降本超4300万元。

生态效益

“零燃油”使用实现更“绿色低碳”的钻井作业。平台使用网电后,噪声污染显著降低,柴油燃烧的废气排放完全杜绝,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万吨,等同于植树约62万棵。

发展效益

选配智能供电系统实现更“数智化”的钻井作业。平台搭载具有高适配性的可移动式智能变频变压系统,对用电状态实时监测调整,实现网电稳定输送与动态适配,有效应对复杂工况,同时解决了原本因发电机组故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作业时效性显著提升。

推荐阅读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近日全面投产——中国最大海上气田这样建成

6月25日,海南崖城海域随着最后一口气井进入稳定生产状态,“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实现全面投产!这意味着,“深海一号”大气田23口水下气井全部“上岗”,最高日产能达150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产量最大的海上气田。 2025-07-16

海上油田数智化转型加速推进 西江24-7无人平台成功“安家”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14日,南海东部海域传来喜讯,西江24-7平台上部组块顺利完成吊装,标志着该项目海上安装作业全部完成,正式开启联合调试新阶段。西江24区开发项目是中国海油推动海上油田数智化转型的标志性项目。项目作业水深约90米,新建一座无人平台西江24-7,铺设1条8.5公里的混输海底管道和1条8.5公里的脐带缆,同时对西江24-3B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平台上部组块总重约3310吨,主体结构由两层甲板组成,主甲板长36.3米,宽36.1米,投影面积相当于3个... 2025-07-16

“亚洲最大”实现核心设备自主维修

截至7月14日,荔湾3-1平台GE LM2500型燃气轮机中期维修后,已平稳运行近1000小时,标志着南海东部油田首次实现该型号燃气轮机的自主拆装与调试,为后续机组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2025-07-15

国产能源装备突破多项核心技术

国产深水机械手完成首次应用、全球首台单机容量最大的冲击式转轮研制成功、国产大型变速抽蓄机组交流励磁系统下线……近期,多个能源领域核心装备实现重要技术突破,彰显我国科技“硬实力”。 2025-07-14

霍健调研南海八号钻井平台: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深化巴西市场布局

海洋能源网获悉,巴西当地时间7月6日,中海油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霍健一行来到南海八号钻井平台,开展现场工作调研,并亲切慰问中巴两国员工。南海八号钻井平台目前正停靠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瓜纳巴拉湾港,接受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以下简称巴国油)的验船工作。霍健首先听取了平台关于巴国油项目推进历程、验船进度以及作业计划等方面的工作汇报。随后,他详细了解了中海油服巴西公司本地规划发展、潜在项目进展以及后续业务拓展等情况。在实地... 2025-07-11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