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碳封存新闻

我国海上第一口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正式开钻

3月19日6时许,随着对讲机传来“启动”的指令,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国海油恩平15-1平台响起设备轰鸣声,喷涂有蓝色“中国海油”字体的马达钻具开始缓慢下沉入海。恩平15-1平台正式开启二氧化碳回注井钻井作业。这是我国第一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 2025-03-25

中国海油海上“膜法”碳封存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海洋能源网获悉,12月16日,南海东部油田传来喜讯,我国首个海上膜脱碳示范工程项目——惠州32-5平台伴生气回收脱碳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全面建成投用。这一项目每年可回收伴生气超1800万立方米,封存二氧化碳6000吨,对于推动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和海洋碳汇技术的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清洁低碳综合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原油开采过程中常伴随释放伴生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由于气量较少,经济性不高,传统做法是直接放空或燃... 2024-12-17

中国海油携一众“深水重器”和海洋油气科学技术成果亮相海博会

海洋能源网获悉,10月31日至11月2日,2024海洋经济博览会(简称海博会)在深圳举行,中国海油作为海博会老友携一众深水重器和海洋油气科学技术成果等明星展品亮相。全方位展现了中国海油在科技创新、增储上产、绿色低碳、对外合作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沙盘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沙盘璇玑系统2024海博会围绕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使命和新任务,继续秉承开放合作,共赢共享主题,推出展会... 2024-11-06

我国首个海上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累计封碳入海5000万方

海洋能源网获悉,截至9月初,我国首个海上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投用以来,已累计封存二氧化碳超5000万立方米,为油田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推动油田绿色低碳高效开发再上新台阶。恩平15-1平台位于南海东部油田,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平台所在的恩平15-1油田油藏条件特殊,二氧化碳含量极高。为了避免二氧化碳伴随油田开发逸出至大气中,2023年6月1日,我国首个海上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在此投用。二氧化碳封存回注,... 2024-09-12

湛江湾实验室&中国海工深入讨论海上碳封存、海洋工程装备、深远海渔业装备和动力定位系统等专题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7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简称“湛江湾实验室”)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绪深一行到访中国海工,公司有关业务工作人员出席会议并座谈交流。 2024-05-11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基础与应用研究联合实验室揭牌

海洋能源网获悉,2024年4月24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在广州南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许振强、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吕建成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新时代海洋科学与技术发展需求,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海洋探测技术与装备、海洋碳封存、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科技创新平台共建、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学术交流等合作,加快推进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突破碳封存关键技术,共同推进海洋科技创新重大成果 2024-05-07

五个欧洲国家向跨境二氧化碳封存敞开大门

海洋能源网获悉,五个北欧国家——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和瑞典——通过联手缔结跨境碳运输和封存安排,为欧洲的碳捕集与封存(CCS)基础设施奠定了基础。由于跨境运输二氧化碳的能力被认为对于寻求在欧洲范围内建立潜在封存地点组合至关重要,因此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和瑞典于4月15日达成的协议为捕获的二氧化碳的跨境运输和地质封存铺平了道路。而丹麦、比利时、荷兰和瑞典各自制定了一氧化碳跨境运输安排2挪威、瑞典和丹麦也做... 2024-04-17

加快新型海洋能源体系建设

向“绿”而行,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含“绿”量。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向技术要支撑,充分发挥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要强化前瞻思维,围绕零碳负碳产业、高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在深远海浮式风电、海上二氧化碳封存、低碳高效氢能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要强化全局观念,以更广阔的视角、更开放的姿态应对技术革新,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做强用好“双碳”数字化平台,逐步提升数据质量和节能低碳管理运行效率。 2024-03-26

中海油研究总院2项CCS国标项目正式获批

海洋能源网获悉,3月19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申报的两项CCS国家标准《海上CO2咸水层场地封存量评价》《海上CO2咸水层封存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项目正式通过立项。中国海油作为海上CCS的先行者和主力军,充分发挥海上地质研究和工程优势,先后对我国渤海湾、东海陆架、珠江口、北部湾等多个近海盆地开展二氧化碳封存条件与封存潜力摸排,形成了适合我国海上地质条件的“封八条”CO2封存选址评价方法及关键指标体系,建成了我国首个海上CO2地质封存示范工程——恩平15-1CO2咸水层封存项目,并开展我国首个千万吨级海 2024-03-20

“双碳”目标下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及建议

根据IEA分析,二氧化碳封存场所的选址可能成为未来推进CCS的重要制约因素。从地质结构特点、沿海产业布局等方面看,中国具有显著的发展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的优势。01近岸海底地质结构适宜大规模封存全球陆上二氧化碳理论封存容量为6万亿~42万亿t,海底理论封存容量为2万亿~13万亿t。中国地质封存潜力约为1.21万亿~4.13万亿t,封存潜力较大。原国家海洋局于2008年启动“中国二氧化碳海底封存能力评估与风险控制技术预研究”公益性项目,对中国近海11个大型沉积盆地封存容量及适宜性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 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