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我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投用

2025-05-22 10:51     来源:中国电力报      CCUS 海上油气田 碳捕捉封存
5月22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首个海上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投用。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集、提纯、加压至超临界状态,通过一口CCUS井,以初期8吨/小时的速度精准注入地下油藏,既驱动原油增产,又实现二氧化碳封存,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新模式。

▲我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设施恩平15-1平台

恩平15-1平台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距离深圳西南约200公里,作业水深约90米,所开发油田群高峰日产原油超7500吨。恩平15-1油田为高含二氧化碳油田,若按常规模式开发,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被采出地面,不仅对海上平台设施和海底管线造成腐蚀,还将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作为化石能源低碳高效开发的新兴技术手段,CCUS已成为全球能源行业布局的重要领域。目前全球共有65个CCUS商业化项目,但大都集中在陆上,海上项目屈指可数。中国海油将CCS/CCUS示范工程建设确定为“十四五”节能降碳行动的主要举措之一,历时4年开展地质油藏、钻完井、工程一体化等重点课题研究,形成10余项国内首创技术。其中,于2023年6月率先投用的恩平15-1油田CCS示范工程已累计回注二氧化碳近20万吨,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提供了快速降碳的可行方案。

▲恩平15-1油田二氧化碳封存回注撬块

中国海油恩平油田作业区总经理万年辉介绍:“该项目的成功投用,实现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装备技术的全链条升级,未来10年将规模化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并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后续,随着装备的进一步升级,二氧化碳回注量将提升至17吨/小时,高峰单井增油量达1.5万吨/年,具备更强的增产降碳能力。

恩平15-1油田CCUS项目于2023年底启动,中国海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结合陆地油田成熟经验与现场实际,重点围绕选层选井、装备研制、钻井工程及风险监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储量规模、界面张力、致密性等因素,优选出距离恩平15-1平台2.4公里、地下1200米至1600米的4个“黄金层位”实施二氧化碳回注,单井覆盖低渗储量超750万吨,可大幅提高低品位资源的开发效率。

二氧化碳回注井是连接海上平台和地下油藏的“绿色通道”,相较传统油气井,面临井筒完整性标准高、注气管柱复杂和精确注入难度大等诸多工程挑战。中国海油采用“老井新用+分层注气”的经济高效模式,节约钻井成本超1000万元,实现提前7天完工。同时,自主研发出抗二氧化碳腐蚀水泥浆体系、“液控智能精细分注+分布式光纤监测”工艺等多项核心技术,有效保障井筒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生产人员正在打开二氧化碳驱油井采油树阀门

“依托测控一体化方案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层注气精细调控系统,项目团队在直径不足20厘米的狭窄井筒空间内实现精准注气,做到‘缺气补注、过量减压’,让二氧化碳‘听从指挥’分别进入各自层位,互不干扰、绝不逃逸。”中国海油恩平区域钻完井项目经理宋玲安介绍说。

为全面实现地下油藏的长期高效注气,中国海油首创“四级增压+双路稳控”技术方案,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增设二氧化碳压缩机、气体处理及冷却系统等新型装备,将三级压缩提升至四级压缩。在185公斤的回注压力下,具有液体密度和气体特性的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可进一步加强地层能量和原油流动性,更快更好地把原油“驱出”至生产井,充分提高采收率。

▲恩平15-1油田二氧化碳封存回注驱油管柱

“十四五”以来,中国海油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跨越工程,全流程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系统性打造“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的清洁能源产业链,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实现连年“双降”。在CCUS方面,持续开展涵盖源汇匹配、捕集、输送、封存、监测装备技术研究,重点攻关海上紧凑型捕集技术研发,恩平15-1、乐东15-1、渤中26-6等一批示范项目加速落地,同时在广东惠州大亚湾建设千万吨级CCS/CCUS集群项目,在珠海高栏启用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工程,进一步奠定了未来“岸碳入海”的技术支撑和现实条件。

推荐阅读

恩平18-1平台井架防腐作业提前完工 筑牢安全屏障并实现提质增效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上旬,恩平18-1平台经过43天的连续作业,井架高空防腐作业圆满完工,较原计划提前10天收官,节约成本超50万元,为平台生产筑牢了坚实的安全防护屏障。恩平18-1平台服役已逾9年,井架钢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不仅缩短了井架的使用寿命,也对平台作业人员和设备构成严重安全隐患。恩平作业公司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筹备,组织专业团队开展此次高空井架防腐作业。党建引领:红色引擎激发攻坚战斗力面对平台钻井修井作业在即及台风季来临... 2025-06-13

英国Aquaterra Energy助力首个获碳储存许可的CCS项目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英国总部的海上能源工程解决方案提供商Aquaterra Energy近日获得了北方耐力合作伙伴(Northern Endurance Partnership,简称NEP)的一系列新任务。NEP由BP、Equinor和TotalEnergies组成,Aquaterra Energy将为其提供服务的项目是英国首个获得碳储存许可的海上碳捕获与封存(CCS)项目。Aquaterra Energy获得的两份合同将使其能够支持NEP,NEP是东海岸集群的二氧化碳运输和储存提供商。该项目最初预计将 2025-06-11

番禺35-2气田:水下流动保障技术助力增产超4500万方天然气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初,白云天然气作业公司传来捷报,番禺35-2气田通过深入推进水下气田流动保障技术攻关,成功实现日均稳产天然气近25万方,累计增产超4500万方,显著延长了气田的开发生命周期,为年度产能攻坚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水下气田流动保障技术:核心与挑战水下气田流动保障技术是指在整个水下气田开发周期内,确保天然气、凝析液等流体在井筒至下游管道内安全、稳定、高效及经济地流动。其核心目标是预防、监测及处理流动过程中可能... 2025-06-11

海上碳酸盐岩潜山开发新突破 涠洲5 - 3油田正式投产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9日,我国海上巨厚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开发迎来重大进展,涠洲5 - 3油田正式投产。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为我国海洋能源开发注入强劲动能,也彰显了我国在海上碳酸盐岩潜山开发领域的崭新成就。涠洲5 - 3油田开发项目坐落于北部湾盆地,平均水深约35米。项目对自安装井口平台海洋石油165进行了适应性升级改造,增设了具备油气处理等功能的设施,使其能够满足10口井的作业需求。此外,项目新建了一条24公里的海底混输管道以及5.5公里的... 2025-06-10

秦皇岛33-1油田:以“三精”能效工程奏响海上油田绿色转型乐章

永磁注水泵连续稳定运行100天了,节电率稳定在18%!秦皇岛32-6作业公司秦皇岛33-1油田电工东德亮兴奋地指着实时监控屏说道。秦皇岛32-6作业公司始终以体系为纲,目标为领,坚持不懈地推进精益用电管理工作落地生根。在秦皇岛33-1油田,党支部创新性地实施党建+能效管理模式,将党支部建设与精益用电管理紧密结合,精心构建起精准应用 - 精细优化 - 精心管控的三精能效工程体系,全力以赴探索海上油田绿色转型的新路径。精准应用:激发每度电的更大潜... 2025-06-10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