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12月16日,南海东部油田传来喜讯,我国首个海上膜脱碳示范工程项目——惠州32-5平台伴生气回收脱碳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全面建成投用。这一项目每年可回收伴生气超1800万立方米,封存二氧化碳6000吨,对于推动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和海洋碳汇技术的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清洁低碳综合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原油开采过程中常伴随释放“伴生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由于气量较少,经济性不高,传统做法是直接放空或燃烧处理。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以惠州32-5平台为试点,量身打造二氧化碳高效捕集装置及回注、封存技术体系,实现伴生气高效脱碳、回收、利用。伴生二氧化碳经捕获、分离、压缩后,回注海底地层实现永久封存,大大减少能源浪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膜脱碳”技术揭秘
膜法脱碳是一种采用膜技术去除二氧化碳的方法,可将二氧化碳和可用燃料气进行分离,分离后燃料气用于供给发电,而二氧化碳则被捕集利用,有效减少碳排放量。该项目首次实现我国自主研发的膜分离设备在海上油气田脱碳项目的应用,利用新型膜脱碳技术对高含二氧化碳伴生气进行脱碳回收,烃回收率达到90%以上,伴生气可有效转化为燃气发电机所需燃料,日产量超2万方,所捕集的二氧化碳则直接封存至海底地层,实现海上平台节能减排。
“同井注采”技术的优势
同井注采工艺是一种创新的油气开采技术,可在不影响采油的情况下,进行二氧化碳的回注封存,实现井槽的集约化、高效化利用。项目应用同井注采工艺,将分离出的富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增压并回注至井下进行永久封存,成功实现国内首次将同井采注工艺技术应用于二氧化碳回注封存。项目在同一口井内同时实现采油和二氧化碳回注封存,有效解决海上平台井槽资源受限难题,提高了海上油田开发和碳封存的灵活性和可行性,具有极强的经济性和推广性。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将继续优化完善勘探开发全过程节能降碳管控机制,扎实推动海上CCS/CCUS技术升级,着力推动产业发展方式绿色化,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深水油气田持续贡献绿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