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中海油研究总院新闻

首台套海上平台用7MW级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成功完成核心机测试交付

4月13日获悉,由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研究总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联合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有限公司开展的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国产化首台套海上平台用7MW级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大庆测试基地完成核心机测试交付,将运往株洲基地开展总装集成。这是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作为主力电站应用于海上气田项目的航空改进型燃机。相比于常规工业型燃气轮机,航改型燃机具有功率大、尺寸小、重量轻的特点,适用于海上平... 2023-04-14

中海油研究总院董事长米立军:深远海风电技术发展现状与思考

研究总院董事长、总经理米立军应邀在大会首日主论坛作了题为“深远海风电技术发展现状与思考”的专题报告,对我国海洋能源工程技术发展现状、深水油气工程技术与深远海风电技术融合发展进行了介绍与分析;针对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特别是我国现阶段漂浮式风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挑战、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与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与探讨。 2023-04-13

海油工程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近日获悉,由海油工程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 水下生产系统的设计和操作 第2部分:非粘结挠性管系统》(GB/T 21412.2-2022)(以下简称非粘结挠性管系统)已于2023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国家标准由海油工程、中海油研究总院共同起草完成。非粘结挠性管系统标准共包括非粘结挠性管设计、材料、制造、测试、文档、标识和包装的七个方面的最低技术要求。适用情形带端部配件的非粘结挠性管;甜性和酸性介质,包括油、气、水和各类化... 2023-04-04

海油众创:钻井地质力学团队应运而生

在中国海油集团公司首届海油众创优秀典型选树活动中,研究总院钻井地质力学研发-设计-作业零距离品牌技术创新项目组取得佳绩,荣膺金牌实践团队,在这背后都有哪些经验秘籍?来!让我们一探究竟。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向深层挺进,高温高应力、地层硬、钻速慢的极端地质环境掣肘油气开发,作业现场面临巨大压力,总院科研人员也感受到极大挑战。在海油众创这个孵化器里,钻井地质力学团队应运而生。01 基础研究支撑方案设计海上大位移井能充分利用... 2023-04-03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自主研发“硬核”设备,助力海上平台气浮选升级改造

近期,在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的牵头组织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保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联合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公司下属的研发中心和深圳分公司,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EP23-1DPP钻采平台,进行了额定处理量为35m3/h射流溶气管式微气泡发生器样机的现场调试运行,成功用于恩平海上平台气浮选升级改造。 2023-03-17

2022年中国海洋油气田开发图集正式出版

获悉,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编制的2022年中国海洋油气田开发图集(以下简称开发图集)正式出版。2022年开发图集共有11分册,包括中国海上分册、及各分公司分册,收录了国内海上油气田246个、海外油气田19个、非常规气田14个,共汇编文件7068份,包括文档569篇、图件曲线4529张和数据报表1970张。 2023-03-01

中国海洋钻井技术领域首部ISO国际标准发布!

该标准是研究总院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研发团队在海洋钻井隔水导管、深水浅层钻井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科研成果走向标准化、国际化的成功实践。隔水导管是海洋钻井的“咽喉要道”,是所有海洋油气井建井的必备结构物。ISO 3421旨在为全球海洋石油工业提供海洋隔水导管入泥深度精确预测、稳定性校核与施工控制等技术,适用于浅水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领域。 2022-06-07

中海油研究总院成功研制浅水水下生产系统 为实现海洋关键装备工程化示范应用提供“中国智慧”

7月22日,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海油研究总院)对外宣布,由该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套浅水水下控制模块高压舱测试成功,全面验证了该装置在模拟海洋环境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同等水平,标志着我国高端海洋油气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 水下控制系统是海上油气田生产的核心设备,它控制着水下阀门的开关、采集水下生产系统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信号,是海洋油气水下生产系统的“大脑”,是海上油气田水下开发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其制造工艺和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油气田开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2021-07-21

深海油气开采再添重器,助力海上油气高速安全发展

深海钻井防台风隔水管悬挂系统,可大大提高深海浮式钻井平台及隔水管系统对台风等恶劣海况的应对能力,能够在水深为1000—3000米的深海钻井作业,提高钻井水下设备的安全性,大大缓解南海台风期深海钻井风险,还能大幅降低深海油气田开发成本。   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