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自主研发“硬核”设备,助力海上平台气浮选升级改造

2023-03-17 16:07     来源: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中海油 环保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 海上作业平台海上油气
近期,在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的牵头组织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保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联合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公司下属的研发中心和深圳分公司,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EP23-1DPP钻采平台,进行了额定处理量为35m3/h射流溶气管式微气泡发生器样机的现场调试运行,成功用于恩平海上平台气浮选升级改造。

EP23-1DPP钻采平台位于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西南缘恩平凹陷南部隆起断裂带西侧,距香港西南约200km,油田位于东经113°44′~113°46′、北纬20°25′~20°27′,距离EP24-2DPP油田约14.3km,距EP18-1DPP约30km,距海洋石油118号约15km,所在海域深度约95~100m。EP23-1DPP油田作业区为优质轻油田,原油比重在0.8左右,且油井采出液中含有大量溶解气。2016年11月10日投产,目前拥有20口生产井,日产原油3600m3。

射流溶气管式微气泡发生器样机安放在EP23-1DPP钻采平台三层甲板上,配套紧凑型气旋浮装置(CFU)的设计处理能力为350m3/h,CFU底部处理出水的一部分经离心泵增压送至微气泡发生器样机顶部进口,氮气入口位于微气泡发生器顶部侧面;来液与气体经过加压溶气形成溶气水,最后溶气水以及携带少量微气泡从出口排出,切向进入CFU罐内。

经EP23-1DPP钻采平台生产监督蒋涛确认,射流溶气管式微气泡发生器能够24h不间断连续稳定运行,成泡效果良好;在役CFU配套使用射流溶气管式微气泡发生器后,可以有效去除采出水中分散油组份和固体悬浮物(SS)。微气泡发生器接入系统后CFU罐底部出水平均含油浓度为13.31mg/L,达到预期目标20mg/L以下,并在高处理量和来液高含油试验工况下仍能出色达到要求,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

历时一周的现场试验表明,射流溶气管式微气泡发生器对CFU除油系统的提升率为38.79%,能够经受海上油田现场苛刻环境条件的考验。现场试验数据结果得到了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EP23-1DPP钻采平台作业方的高度认可。

南海海上油田现场试验的顺利完成,展示了北石化环保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全新自主设计研发的射流溶气管式微气泡发生器具有良好推广应用价值,不仅获得了生产一线的测试运行数据,也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资助项目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保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的雏形肇始于2005年,现为“环保多相流分离与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所”校级重点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水油气管线关键技术与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工程北京市属高校首批一流专业、环境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骨干支撑力量。

近年来,团队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石化/中海油/总部及下属企事业单位等方面的科研课题50余项,项目经费超过4500万元;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收录8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近80项;主持编写出版教材或论著4部,荣获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出版物奖(教材奖)一等奖或二等奖共3项;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发明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省部级教学或科研奖励十余项。

推荐阅读

国内首个水下产品研发及测试专业化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水下产品研发及测试中心作为“国家能源深水油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的“四室三中心”之一,是国家和中国海油在深水油气工程领域重要布局,对支撑我国深水油气开发、掌握水下产品关键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工程院曾恒一院士等专家建议,中国海油将水下产品研发及测试中心纳入集团公司科研条件平台 。 2023-03-27

“海油观澜号”顺利起航 海上油气开发向“绿电时代”迈出的关键一步

记者2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在广东珠海福陆码头启航前往海南文昌海域。这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海上油气开发迈出进军“绿电时代”的关键一步。 “海油观澜号”将安装于距海南文昌136公里的海上油田海域,通过9根总重超过2400吨的锚链牢牢拽住这个“海上摩天轮”。投产后,风机年发电量将达2200万千瓦时,所发电力通过1条5公里长的动态海缆接入海上油田群电网,用于油气生产,每年可节约燃料近1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 2023-03-27

净利润同比增长651%、294%!中海油两大上市公司2022年业绩公布

近日,中海油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分别发布2022年财报。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中海油服实现净利润24.93亿元,同比增长651.1%;海油工程实现净利润14.57亿元,同比增长294.11%。 2023-03-25

全球海域油气开发形势与展望

全球海域油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近80%在浅海,超过一半在中东波斯湾海域;浅水海域贡献了全球油气产量的1/3;海域多达67%的油气田处于二次采油阶段;深水、超深水油气开发实际成本明显低于浅水油气开发成本。随着国际油价的回暖和攀升,预期海域新投产油气田数量和油气产量将逐步回暖;海域油气开发活动由浅水向深水和超深水海域不断拓展;海域油气实际开发成本与保本价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2023-03-24

国内增压能力最大的海上循环注气平台海上安装全部完成

有限天津分公司工程建设中心蒋华云介绍,作为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凝析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采用循环注气开发方案,可有效提高低渗凝析气田采收效率。本次安装完成的BOP平台承担渤中19-6试验区及一期所有井口平台的增压循环注气任务,是整个凝析气田群实现稳产、增产的关键装备。 2023-03-24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