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3-1DPP钻采平台位于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西南缘恩平凹陷南部隆起断裂带西侧,距香港西南约200km,油田位于东经113°44′~113°46′、北纬20°25′~20°27′,距离EP24-2DPP油田约14.3km,距EP18-1DPP约30km,距海洋石油118号约15km,所在海域深度约95~100m。EP23-1DPP油田作业区为优质轻油田,原油比重在0.8左右,且油井采出液中含有大量溶解气。2016年11月10日投产,目前拥有20口生产井,日产原油3600m3。
射流溶气管式微气泡发生器样机安放在EP23-1DPP钻采平台三层甲板上,配套紧凑型气旋浮装置(CFU)的设计处理能力为350m3/h,CFU底部处理出水的一部分经离心泵增压送至微气泡发生器样机顶部进口,氮气入口位于微气泡发生器顶部侧面;来液与气体经过加压溶气形成溶气水,最后溶气水以及携带少量微气泡从出口排出,切向进入CFU罐内。
经EP23-1DPP钻采平台生产监督蒋涛确认,射流溶气管式微气泡发生器能够24h不间断连续稳定运行,成泡效果良好;在役CFU配套使用射流溶气管式微气泡发生器后,可以有效去除采出水中分散油组份和固体悬浮物(SS)。微气泡发生器接入系统后CFU罐底部出水平均含油浓度为13.31mg/L,达到预期目标20mg/L以下,并在高处理量和来液高含油试验工况下仍能出色达到要求,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
历时一周的现场试验表明,射流溶气管式微气泡发生器对CFU除油系统的提升率为38.79%,能够经受海上油田现场苛刻环境条件的考验。现场试验数据结果得到了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EP23-1DPP钻采平台作业方的高度认可。
南海海上油田现场试验的顺利完成,展示了北石化环保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全新自主设计研发的射流溶气管式微气泡发生器具有良好推广应用价值,不仅获得了生产一线的测试运行数据,也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资助项目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保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的雏形肇始于2005年,现为“环保多相流分离与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所”校级重点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水油气管线关键技术与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工程北京市属高校首批一流专业、环境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骨干支撑力量。
近年来,团队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石化/中海油/总部及下属企事业单位等方面的科研课题50余项,项目经费超过4500万元;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收录8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近80项;主持编写出版教材或论著4部,荣获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出版物奖(教材奖)一等奖或二等奖共3项;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发明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省部级教学或科研奖励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