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中国海洋钻井技术领域首部ISO国际标准发布!

2022-06-07 10:32     来源:海洋知圈     中海油研究总院
2022年6月6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起草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3421 《石油与天然气工业—海洋隔水导管下入深度与安装设计》正式出版发布。这是中国海洋钻井技术领域以“模型、算法”为核心的首部ISO国际标准,也是继2017年中国海油牵头发布中国石油装备领域首部国际标准模块钻机国际标准(ISO 18647)之后的石油行业领域中国海油第二部、全国第六部国际标准。

该标准是研究总院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研发团队在海洋钻井隔水导管、深水浅层钻井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科研成果走向标准化、国际化的成功实践。隔水导管是海洋钻井的“咽喉要道”,是所有海洋油气井建井的必备结构物。ISO 3421旨在为全球海洋石油工业提供海洋隔水导管入泥深度精确预测、稳定性校核与施工控制等技术,适用于浅水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该国际标准推荐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已在渤海、东海、南海西部和南海东部百余个油气田现场应用与验证,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并推广应用至巴西、西非、墨西哥湾的海外区块。

该标准的成功发布,标志着我国以“模型、算法”为核心的海洋钻井技术尤其是深水钻井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部分领跑的重大突破,也填补了ISO标准体系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为全球标准化建设贡献价值。

据悉,2017年9月,研究总院在日本东京ISO TC67 年会上提出ISO 3421标准起草新提案,2018年4月通过ISO投票正式立项,以中国海油代表中国牵头成立全球起草工作组。自立项获批4年多以来,起草工作组通过在美国、线上视频等方式组织召开多次工作组会议,讨论相关技术条款。最终,该标准以100%赞成率通过投票,顺利出版发布。

推荐阅读

创历史新高日产突破9万吨 渤海油田原油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

2月21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原油日产突破9万吨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这也意味着全国每天原油产量六分之一出自渤海油田。 2023-02-22

中国建造规模最大的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抵欧

2月14日,从位于山东青岛的中国海油所属海油工程获悉,历时68天,航行17000余海里,中国建造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企鹅FPSO通过“干拖”方式抵达欧洲北海。 2023-02-14

海油“智”造 跃然“海”上

2月1日7时,在海油工程塘沽建造场地,年味还未完全散去,28名施工人员登上大巴前往龙口码头,准备乘船出海,开展渤中29-6油田开发项目的尾项消除工作。这意味着项目已进入投产倒计时。 2023-02-13

世界能源格局加速重塑 全球买家“抢购”海工平台

能源情报提供商Westwood Global Energy透露,由于冲突导致全球对能源安全的担忧不断升级,不少闲置的钻井平台已重新启动,搁浅在造船厂的钻井平台销售量正在快速增长,而由于承诺使用量的增加,大多数新钻井平台合同的日费率在近几年来首次高于之前的合同,后期预计海上钻井平台的利用率将继续上升。 金融分析机构IHS Markit预计,全球海上钻井平台总需求已从2019年的473座增加到2022年的577座,增长约22%。该机构分析指出,海上油气钻探活动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源于利润增长了30%-40 2023-02-10

重磅!2023年厦门市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全景图谱

海洋工程装备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时使用的各类装备。2018-2020年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营收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以来,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抓住海上风电发展黄金期,积极承接风电安装船等项目,同时积极推动海工装备“去库存”,经营状况有所好转。2020年全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40亿元,同比增长19.3%。2021年,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营收为618亿元,同比增长40.58%。初步统计,2022年,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将达到740亿元左右。 2023-02-09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