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是实现海上油气增储上产的关键领域。然而,深海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海底压力极高,回接距离漫长,这些因素都给海上油气开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面对重重困境,中国海油金牌青年突击队——研究总院“水下技术创新示范”青年突击队挺身而出,他们主动担当、勇挑重担,全力攻克全电式水下控制技术瓶颈,为深海油气储量的有效动用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不惧质疑,潜心攻克技术难关
全电式水下控制技术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领域一项极具前瞻性的技术,目前在国内仍处于研究起步阶段。在技术探索过程中,突击队面临着诸多质疑:“在80公里远距离回接条件下,水下电力变送的衰减问题真的能被克服吗?”“在1500米的水深下,系统控制功能的可靠性又该如何保证?”尽管质疑声不绝于耳,但突击队的研究步伐从未停歇。
为了弥补技术基础的不足,突击队以解决远距离水下电力输送衰减、提升供电和通信系统性能等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广泛查阅了100余份技术资料。他们采用“原理研究、提出方案、仿真试验”的闭环工作方法,先后完成了10余种攻关路线的推演验证。经过反复的比较研判和,最终优选出了最适合的技术方案。
在核心装备的总体设计方面,突击队充分发挥多专业融合的优势,成功解决了20项关键技术难题。他们提出了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类全电式水下控制装备的设计思路,能够适配于不同井数条件下的应用场景。突击队队长韩云峰激动地表示:“我们迈出了实现全电式水下控制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一步!”
深耕一线,知行合一推动技术落地
全电式水下控制模块和水下电动阀门的设计成功后,突击队迅速投入到两类核心装备原理样机的加工制造和测试验证工作中。科研攻关并非仅仅是办公室里的闭门造车,突击队成员们深知这一点。为了进一步验证系统的可靠性,他们“扎根”在加工车间和测试基地,将技术创新思维融入一线工作中。
在为期4个月的现场工作中,突击队成员们成功解决了编码器电磁干扰、离合器中心轴在承受扭矩时偏位等10余项问题。他们还协助完成了测试实验平台的设计,助推全电式水下控制模块和水下电动阀门原理样机顺利完成了单体功能测试和系统联合调试,其功能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等水平。
以创新为帆,驶向技术应用的深蓝海域
创新的浪潮永无止境,奋进的脚步也永不停歇。从前期的技术攻关到最终的落地应用,水下技术创新示范青年突击队深知,这条道路依然漫长。面向未来,突击队将以“全电式水下技术突破”作为崭新的起点,持续秉承科学家精神,甘于坐“冷板凳”。他们将以“路虽远,行则将至”的坚定信念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姿态,在全电式水下控制技术的示范应用“后半篇文章”中继续挥洒青春,为我国深海油气开发事业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