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16日,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传来喜讯。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西江24-7平台导管架在驳船的承载下缓缓离开码头,正式启航奔赴南海。预计经过15小时航行后,它将抵达距深圳东南方约130公里的西江油田海域,进行下水安装。
高效装船:新技术助力高效建造
西江24-7平台导管架总高101.8米,重量约3960吨。在去年番禺10-1无人平台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此次导管架建造和装船再次采用非滑道卧式建造技术。与传统模式相比,该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不占用滑道资源、无需滑移拖拉设备、总装垫墩预制量少、抬梁可重复利用等,尤其适用于无人平台,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实现了降本提质增效。“传统模式下的装船至少需要3小时,还要提前两天布置滑道块和拖拉装置。而此次采用非滑道卧式建造技术,装船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此次作业仅用时1小时,为后续规模化非滑道卧式建造和装船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西江24区开发项目经理胡博生介绍。
此次装船作业还应用了SPMT(自行模块运输车)滚装技术。SPMT是一种高度灵活的运输设备,由多个模块组成,能够实现从码头到船舶的无缝转运。项目团队调配8组SPMT联合运输,并在装船作业前开展多次模拟演练,针对车辆状况异常、恶劣天气及海况、船舶无法靠泊等极端情况制订专项应急预案。运输过程中,团队对8个动力模块进行整体安排,组织专人对关键节点进行监护,并对运输路径实施“物理隔离”,确保导管架顺利装船。
数智化转型: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
西江24区开发项目是中国海油推动海上油田数智化转型的标志性项目。项目新建一座无人平台——西江24-7,以及1条8.5公里的混输海底管道和1条8.5公里的脐带缆,同时对西江24-3B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投产后,西江24-7平台将用于开发西江24-7和西江24-4油田,采用区域统筹、联合开发模式,充分释放油田产能,提高经济效益,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注入新动能。
无人平台具有开发投资低、经济性好、适用于边际油田开发的特点。2023年以来,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积极推动海上油气田数智化转型,先后设计建造了恩平10-2、恩平20-5、番禺10-1、番禺11-12等多座无人平台,成功攻克了国产脐带缆、数智化控制技术、导管架非滑道卧式建造等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发展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
通过一系列迭代优化,西江24-7平台在数智化程度、生产处理能力、运维成本和安全性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实现了从“全液外输无人平台1.0”到“高温冷却外输无人平台3.0”的跨越式升级。其台风无人生产模式具备极端工况下的安全关停、海管置换等功能,可在陆地远程操控生产,为我国海上油田智能安全运维提供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