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湛江徐闻罗斗沙海域的“扶摇号”
与传统固定式风电机组相比,漂浮式风电机组不仅能“捕获”到深远海域稳定优质的风能资源,还能有效减少对近海岸生产生活的影响,为海上风电开发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尽管国外已有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研发及应用,但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由广东海装海上风电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的研发团队攻克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从一体化仿真设计到动态海缆,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最终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扶摇号”。
“扶摇号”浮体和机组总重量超过5000吨 ,排水量超过15000吨 ,是实打实的“重量级选手”。但它真正的挑战,是罗斗沙海域复杂的水文环境条件。
▲“扶摇号”浮式平台总长72米、型深33米、型宽80米
▲机组轮毂中心高度96米,风轮直径152米,叶片长度74米
“在罗斗沙这样的环境下都经得起考验,相信在大部分深远海域都是可以的”,据项目人员介绍,罗斗沙海域地形复杂,夏季强台风频发,洋流转向频繁,极端流速超过3.5米/秒 ,其冲击力堪比消防高压水枪。
在平均水深达65米 的环境下,“扶摇号”仍能保持平台整体运动倾角不超过10度 。
这波狠狠被拿捏住的“平衡术”,背后是研发团队的智慧结晶。研发团队根据机位点的环境条件,采用半潜式基础设计,使浮式平台呈等边三角形的稳定布局,并采用悬链线式系泊方案,9根系泊缆呈对称式分布,直接把“安全感”拉满!
自2022年在广东湛江罗斗沙海域成功安装后,“扶摇号”已连续经历了“暹芭”“马鞍”“泰利”等多次强台风考验,始终稳稳伫立在海面之上。
除了“抗造”,“扶摇号”还具有环境适应性强、系泊锚固系统可靠性高、智能运维程度高等特点,简直是“六边形战士”。但这些还不是研发团队最引以为傲的。“在这个项目上,我们最自豪的是实现一级部件100%国产化 ,所有元器件级零件国产化率超过95% 。”
据介绍,“扶摇号”整个装备的生产制造流程基本在广东完成。这不仅为漂浮式风电的研发制造积累了宝贵经验,更为漂浮式风电产业链的本土化培育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