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陆丰7-2平台至陆丰13-2平台的海管维修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采用的增强热塑性塑料管(RTP管)及内穿插修复技术在南京开工生产。这是RTP管和内穿插修复技术首次应用于国内海上油气田,为海管的低成本长效运维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陆丰7-2至陆丰13-2海管服役时间已超过10年,结构老化严重,亟需升级。然而,由于该海管的结构特征和内腐蚀问题,传统修复方式如打卡修复、内衬软管修复、原位内涂等均不可行。此外,该海管作业水深达110米,拥有14个弯头,作业难度和风险较国外同类项目更高。
面对复杂的修复挑战,深水工程建设中心联合国内领先企业,先后开展了流动安全保障分析、拖拉力模拟分析、内穿插试验以及RTP管性能测试等一系列研究和试制工作。同时,项目团队多次邀请内外部专家对各阶段的技术风险和控制措施进行分析讨论,最终优化形成了项目实施方案及风险辨识管控方案,并顺利通过总部专家审查。
深水工程建设中心将质量视为项目的“生命线”,实施全过程和“穿透式”监管。从原材料加工源头到焊接工艺优化,团队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落实优化建议近10条。通过这些措施,项目不仅确保了高质量推进,还为后续的高效运维奠定了坚实基础。
RTP管内穿插修复技术的应用,不仅为陆丰7-2至陆丰13-2海管的修复提供了高效、经济的解决方案,也为国内其他海上油气田的海管维修提供了宝贵经验。深水工程建设中心将继续严格把控各环节,紧密跟踪项目进展,优化改进,确保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