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3月中旬,在南海东部海域的惠州21-1平台上,“沉睡”6年的惠州21-1-8Sa井成功复产。目前,该井日产原油超过80立方米,天然气产量超过6000立方米,为南海东部油田冲刺首季“开门红”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惠州21-1油气田是南海东部海域最早投产的油气田之一。近年来,随着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该油气田面临着储量减少、产量下降、成本上升等诸多难题。为进一步挖掘油气田潜力,惠州油田团队通力协作,首创连续油管膜制氮气举排采工艺,成功唤醒了这口“沉睡”6年的老井。
极端工况,探索禁区
惠州21-1-8Sa井是惠州21-1油气田的“功勋井”,累计贡献油气产量超过45万吨。然而,随着地层压力系数跌至0.3,井筒积液达到1800米,传统工艺均难以奏效。面对这一极端工况,油藏部门与平台团队不断探索,奋力打破技术禁区。
创新举措,迎难而上
面对重重困难,平台团队迎难而上,历经多次尝试,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套综合治理方案。以连续油管膜制氮气举排采技术为核心,结合动态监测技术和毫米级储层建模,精准锁定剩余气富集区,实现了98%纯度氮气的精准控压注气。此外,团队还自主研发了耐压8MPa的膜分离装置,降低了作业成本65%,消除了大量吊装作业风险。
刷新记录,重获新生
依托小时级实时数据共享及远程决策,平台团队高效攻克了井筒结垢、管柱腐蚀等突发难题。通过72小时数字预演和260组载荷模拟,1.75英寸连续油管精准穿越偏心工作筒,577立方米积液实现100%安全返排,渗透率恢复度达到92%。此次复产连续创下自喷复产、成本管控、精准控压等多项佳绩。
此次惠州21-1-8Sa井的成功复产,不仅为南海东部油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产量提升,还打造了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性的超低压气井全生命周期治理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将在南海东部海域的另外三口“高龄”气井中应用,预计年增效益超过亿元,为南海东部油田实现“2000万吨以上稳产十年”的目标持续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