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国际动态
视频中心
海上油气
海上风电
海上光伏
潮汐能
潮流能
波浪能
温差能
盐差能
海上制氢
浮动核电站
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1000余吨!鞍钢股份为“海葵一号”独家供应FH36海工钢
2024-05-09 17:55 来源: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海葵一号
海洋能源网获悉,4月2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
海葵一号
”在山东青岛建造完工,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装备自主建设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鞍钢股份为“海葵一号”独家供应最高质量等级FH36海工钢共计1000余吨。
推荐阅读
走进“海葵一号” 探访“海上油气加工厂”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 “海葵一号” 经过12个小时的拖航、沉浮精准坐底登船完成浮装作业。几天后,这个“超级快递”将启程南下前往流花油田海域进行“签收”。“海葵一号”到达预定海域后,将陆续开展海上系泊和联合调试等工作。它将和“海基二号”平台一起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群,推动亿吨级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2024-05-15
青岛引航站成功引领“海葵一号”完成湿拖及浮装作业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12日13时30分,青岛引航站传来喜讯,在历时近8小时的紧张作业后,国内首艘全国产化无动力圆筒型海上储油平台FPSO——“海葵一号”,在青岛引航站多人组成的专业项目团队的引领下,成功由中海油南舾装码头拖带至内锚地,并顺利浮装至半潜船“新光华”。这一高难度操作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海葵一号”建造阶段工作的圆满完成,也展现了青岛引航员的卓越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
2024-05-13
亚洲首艘圆筒形“海上油气加工厂”成功装船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12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在山东青岛离港启运,将通过“大船背小船”的方式运往珠江口盆地的流花油田,为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年内投产奠定基础。
2024-05-13
“海葵一号”锚腿预铺设作业顺利完成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在南海东部油田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12条锚腿全部铺设完成,这标志着海葵一号已具备海上回接条件,对丰富我国深水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模式提升深水复杂油气资源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次锚腿铺设由中国海油为海葵一号量身打造新型锚腿方案黑科技尽出,让深海巨轮稳稳扎根。锚腿结构采用全新的锚链+中水浮筒+聚酯缆形式,相对于锚链+钢缆的传统方案,能在提供足够系泊张力的情况下实现更低...
2024-05-09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
海洋能源网获悉,4月2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 ——“海葵一号” 在山东青岛建造完工。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装备自主建设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海葵一号”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 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装备,包括船体和上部功能模块两部分。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按100年一遇超强台风工况设计,设计排水量10万吨,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 ,设计寿命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 不回坞。由于生产工艺复杂、设备设施集成程度高,对工程建设提出极大挑战。
2024-04-28
阅读榜
01
累计发电量突破两亿度!全国最大规模“光氢储”一体化光伏项目
02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召开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海洋”发展座谈会!
03
关于推动我国海洋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04
新型水下机器人重塑海底检测格局:英巴联合研发突破多重技术难题
05
加快发展风电!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出台
06
东方研究院自主研发的10千瓦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东波一号”顺利通过评审
07
徐树彪同志任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08
修订《海上风力发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试行)》!《2025年电力安全监管重点任务》发布
09
巨力索具助力国产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驶向蓝海
10
文昌16-2油田开发项目投产 海油工程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