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22日,中国海油2025年领导干部会议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精简务实,以“五个坚持、五个推动”全面总结了上半年的主要成果,同时以“六个聚力攻坚”精心部署了下一步重点工作,为中国海油全系统锚定了清晰的发展方向。会后,《中国海洋石油报》记者深入生产现场、走进基层一线,记录下广大海油干部员工的感受与思考。
从渤海之滨到南海之畔,中国海油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围绕产业升级、新能源布局、管理创新等关键领域积极实践,全力加快培育壮大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
一、油气产业转型升级:数智化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
在油气产业转型升级的赛道上,数智化与绿色转型成为核心发力点。有限天津分公司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中心油田工程数字化所地质工程室李金蔓表示:“中心以数智技术赋能业务为核心,协同发布《数智渤海蓝皮书2025》,以‘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三年计划’任务清单为执行蓝本,积极推动数智化新质生产力落地见效。”通过数智技术的深度应用,油气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为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二、炼油化工领域:绿色转型与产业链延伸同步推进
在炼油化工领域,绿色转型与产业链延伸正同步推进。中海化学海南绿色甲醇项目通过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成功产出国内首吨以城市垃圾为原料的绿色甲醇。中海化学规划计划部杨哲表示:“公司继续致力于深化富碳气高值化、产业化应用,拓展绿色甲醇产业链布局。”这不仅推动了炼油化工产业的绿色转型,还为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海上风能开发:助力油气田开发绿色低碳转型
海上风能开发是实现海上油气田开发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公司风电运维工程师李佩家表示,目前中国海油首艘高速海上风电运维船已投入使用,清洁能源公司将着力打造“队伍、体系、装备、基地和数字化平台”五位一体的核心运维能力。同时,有限新能源分公司陆丰TLP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组建造安装部安全工程师邱泽阳表示,陆丰TLP示范项目组正以TLP(张力腿平台)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推动风电走向深远海,为海上风能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四、氢能产业布局:依托资源优势稳步推进
氢能产业布局依托现有资源优势稳步推进。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氢能与天然气利用研究所王秀林表示:“气电集团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将持续推动氢能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示范应用。”这标志着中国海油在氢能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绿色低碳转型奠定了基础。
五、管理创新与技术研发深度融合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管理模式的创新加持。从项目执行到装备研发,管理创新正为产业发展提速。在装备智能化领域,海油工程“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系统”项目负责人魏佳广表示:“团队研发的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装备成功海试。我们将持续强化核心技术装备攻关与迭代升级,不断拓展智能化装备应用场景。”通过管理创新与技术研发的深度融合,中国海油在智能化装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产业协同发展:全链条优化升级
产业的协同发展离不开全链条的优化升级。中海炼化惠州石化规划计划部丁书文表示:“惠州石化聚焦链式转型,以补链、强链、延链、融链为重要方向,推进产业链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全链条的优化升级,中国海油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协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
七、面向未来:规划引领新质生产力持续壮大
面向未来,规划引领将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壮大提供方向指引。能源经济研究院海洋经济研究室李楠表示:“以深远海风电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是公司新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立足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我们将持续做好形势分析研判,助力打造公司增长的‘第二曲线’、培育壮大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前瞻性的布局,中国海油将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为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壮大提供坚实保障。
上半年,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船上交货)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整体进入“十船同造”阶段。当前,FOB一期项目三号船已完成试航,交付在即。海油发展采油公司CTLNG公司周玉良表示,在系列船舶建造过程中,公司党支部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的党员,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党员突击队,驻扎现场解决难题,助力LNG船舶建造提质增效。这不仅体现了中国海油在项目执行中的高效管理和创新能力,也彰显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