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科技创新赋能垦利10 - 2油田,激活海上油气开发“第一生产力”

2025-07-24 10:15     来源:中海油研究总院     海上油气田渤海油田油气田开发海洋能源

渤海之滨,油气涌动。7月23日,我国渤海亿吨级油田垦利10 - 2油田开发项目顺利投产的消息传来,这是科技创新驱动油气开发的又一硕果。垦利10 - 2油田坐落于渤海南部海域,距离天津市约245公里,区域平均水深约20米,已探明地质储量超1亿吨,是渤海湾盆地凹陷带浅层发现的首个亿吨级岩性油田。然而,储量规模大但丰度低、稠油粘度不均、开发难度大、多种开发方式并存等诸多难题,曾让其开发之路荆棘丛生。但研究总院勘探开发、钻采、工程等专业团队凭借一体化协同攻关,成功突破多项技术瓶颈,以科技创新为利刃,斩断阻碍,保障我国海上最大规模浅层岩性油田正式迈入生产阶段。

储层认知新突破:透视精度跃升,开发模式革新

垦利10 - 2油田的单砂体窄、薄、叠置关系复杂,砂体边界难以精确识别,开发井钻遇率的不确定性极高,这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稍有偏差便可能与目标储量失之交臂。但勘探专业科技工作者们凭借智慧与创新,构建起基于测井参数的“自适应储层结构楔形模型”和“储层结构 - 地震属性知识库”,犹如为储层装上了高精度的“透视镜”,将砂体边界识别精度从8米提升至6米,助力钻井吻合率一举提高9个百分点,达到84%。

面对油田测试时间短、砂体间产能认识差异大、砂体形态复杂等诸多难题,科技工作者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建立了不同边界条件下拟稳定产能方程,制定了不同砂体形态的井网部署策略。经验证,产能预测精度提高了10%,并形成了可复制的预测经验。这不仅为垦利10 - 2油田的开发提供了精准指引,更如同一把钥匙,未来有望助力同类型油田采收率提升至30%,为我国海上油气开发开辟新的增长极。

钻采效能再定义:优智钻完井,赋能增效新范式

垦利10 - 2油田储量虽大,但丰度低,导致储量分散,采收率低,开发难度犹如攀登险峰。但钻采专业团队以优智钻完井技术理念为指引,通过油气井“瘦身”、创新优速工艺技术以及工期概率化等举措,为现场施工按下“快进键”,提速提效成果显著。

他们引入350℃电潜泵注采一体化管柱、有缆智能分注以及平衡注水等关键技术,为油田热采提效、冷采精细化、分层注水智能化、无人平台智能高效均衡注水筑牢了技术根基,提供了坚实方案保障。针对岩性油藏和窄河道砂体开发难题,科技工作者们更是亮出“杀手锏”,通过长水平段水平井、阶梯水平井、分支井、均衡注热、长效防砂等8项少井高产技术与钻采设计方案,保障薄层、枝蔓状砂体储量的有效动用,节约投资超亿元。

基于项目开发实际,团队首次完成油田开发少井高产专篇编写,并建立了海上油气田开发少井高产专篇范本目录,为后续油气田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模板,这一创举如同在海上油气开发领域树立起一座新的技术灯塔,照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工程系统性攻坚:集成创新与本质安全双擎驱动

垦利10 - 2中心平台堪称海上油气开发的“巨无霸”,它是海上首个集固定注热、注水冷采与区域处理中心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平台,也是渤海海域目前外形尺寸最大、重量最重的中心平台。面对系统集成难题,工程专业科技工作者们践行“精细化基本设计”,开展多个关键技术攻关专题研究,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并通过模块化、紧凑化、立体化设计提升甲板空间利用率,实现稠油热采工艺流程适应性提升。

他们应用高效聚结分离器替代传统设备,为水处理模块“瘦身”,创新优化热采锅炉爆炸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技术,形成全面系统的稠油热采开发技术体系。在平台浮托过程中,垦利10 - 2中心平台浮托重量远超海洋石油228的浮托能力,研究总院团队双管齐下,一方面强化重量统筹管控,牵头多轮跨专业减重研讨;另一方面通过系列创新研究,提出TMCP技术方案、高强钢减重路径及焊接工艺,成功攻克超大型海洋平台轻量化设计关键技术。

最终,绿色低成本TMCP(热机械控制)态420MPa级超高强钢在国内海洋平台首次示范应用,与传统钢材相比,平台结构减重10%(约660吨),助力实现组块和生活楼整体浮托安装,碳排放量降幅达15%以上,钢材成本相比传统钢材降低2%-10%,有效降低平台整体投资,显著提升了建造和安装效率,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绿色低碳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未来,研究总院科研团队将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技术应用、服务生产为导向,深入探索海洋能源开发绿色低碳转型路径。他们将如同海上油气开发领域的“拓荒者”,以科技创新为利刃,披荆斩棘,为海洋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向着更广阔的深蓝挺进,书写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壮丽篇章。

推荐阅读

张传江调研湛江片区:以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推动高质量发展

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1日,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张传江深入湛江片区开展工作调研。他实地走访驻湛基层单位,详细了解油气勘探开发、生产运营、科研攻关、技能人才培养以及片区民生保障等情况,并亲切看望慰问了一线干部员工。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在有限湛江分公司南海西部石油研究院,张传江认真听取了涠西南油田群及片区整体油气勘探开发情况汇报,并与一线科研人员深入交流。他强调,要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做好资源统筹,加... 2025-08-04

安哥拉Agogo FPSO成功投产 开启绿色能源新篇章

海洋能源网获悉,日前,安哥拉国家石油天然气和生物燃料管理局(ANPG)与安哥拉Azule Energy公司联合宣布,Agog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成功投产并实现首油。这一设施是安哥拉海域Agogo综合西枢纽项目(Agogo IWH)的核心装置,将开发15/06区块西枢纽区域的Agogo与Ndungu两个油田。Agogo IWH项目由Azule Energy担任作业者(持股36.84%),联合作业方包括安哥拉国家石油勘探生产公司(Sonangol E&P,持股36.84%)及中石化国际石油 2025-08-01

渤海油田稠油热采技术突破助力产量创新高

2025年,渤海油田稠油热采阶段累计产原油突破100万吨,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这一成就背后,是科研人员十余年的协同攻关与技术创新,为我国海上稠油开发开辟了新路径。稠油热采:渤海油田的破局之路渤海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海上油气产区,其稠油、特超稠油资源储量丰富。然而,常规冷采方式的采收率低,经济效益差,且开采难度大。为有效开发这些资源,热采方式成为关键。但海上稠油热采开发面临埋藏深、压力高、平台空间有限等多重挑战,一直是行业公认的开发... 2025-08-01

华晟新能源:以异质结技术破解海上光伏腐蚀与效率难题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29日,由上海市太阳能学会主办的海上光伏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2025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年会在上海隆重举办。作为异质结技术领军企业及海上光伏领域的技术先锋,华晟新能源受邀出席盛会,深入解析了华晟异质结在严苛海洋环境下的创新应用,为海上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可靠的华晟方案。海上光伏迎来发展黄金期,华晟方案应运而生本次研讨会汇聚了能源、海洋、生态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顶尖设计院、实证基地及产业链核心企业,... 2025-08-01

东方1-1气田13-3区开发项目成功投产 我国海上高温高压低渗天然气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29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海上首个高温高压低渗天然气开发项目——东方1-1气田13-3区开发项目成功投产,测试产量超出预期。这一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海上复杂油气资源开发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年9月,项目新建平台下部导管架在珠海率先开建。导管架高约75米、重约1850吨。中国海油采用陆地立式建造、海上吊装下水的施工方式,实现了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同年底,平台上部组块在天... 2025-07-31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