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科技创新赋能垦利10 - 2油田,激活海上油气开发“第一生产力”

2025-07-24 10:15     来源:中海油研究总院     海上油气田渤海油田油气田开发海洋能源

渤海之滨,油气涌动。7月23日,我国渤海亿吨级油田垦利10 - 2油田开发项目顺利投产的消息传来,这是科技创新驱动油气开发的又一硕果。垦利10 - 2油田坐落于渤海南部海域,距离天津市约245公里,区域平均水深约20米,已探明地质储量超1亿吨,是渤海湾盆地凹陷带浅层发现的首个亿吨级岩性油田。然而,储量规模大但丰度低、稠油粘度不均、开发难度大、多种开发方式并存等诸多难题,曾让其开发之路荆棘丛生。但研究总院勘探开发、钻采、工程等专业团队凭借一体化协同攻关,成功突破多项技术瓶颈,以科技创新为利刃,斩断阻碍,保障我国海上最大规模浅层岩性油田正式迈入生产阶段。

储层认知新突破:透视精度跃升,开发模式革新

垦利10 - 2油田的单砂体窄、薄、叠置关系复杂,砂体边界难以精确识别,开发井钻遇率的不确定性极高,这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稍有偏差便可能与目标储量失之交臂。但勘探专业科技工作者们凭借智慧与创新,构建起基于测井参数的“自适应储层结构楔形模型”和“储层结构 - 地震属性知识库”,犹如为储层装上了高精度的“透视镜”,将砂体边界识别精度从8米提升至6米,助力钻井吻合率一举提高9个百分点,达到84%。

面对油田测试时间短、砂体间产能认识差异大、砂体形态复杂等诸多难题,科技工作者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建立了不同边界条件下拟稳定产能方程,制定了不同砂体形态的井网部署策略。经验证,产能预测精度提高了10%,并形成了可复制的预测经验。这不仅为垦利10 - 2油田的开发提供了精准指引,更如同一把钥匙,未来有望助力同类型油田采收率提升至30%,为我国海上油气开发开辟新的增长极。

钻采效能再定义:优智钻完井,赋能增效新范式

垦利10 - 2油田储量虽大,但丰度低,导致储量分散,采收率低,开发难度犹如攀登险峰。但钻采专业团队以优智钻完井技术理念为指引,通过油气井“瘦身”、创新优速工艺技术以及工期概率化等举措,为现场施工按下“快进键”,提速提效成果显著。

他们引入350℃电潜泵注采一体化管柱、有缆智能分注以及平衡注水等关键技术,为油田热采提效、冷采精细化、分层注水智能化、无人平台智能高效均衡注水筑牢了技术根基,提供了坚实方案保障。针对岩性油藏和窄河道砂体开发难题,科技工作者们更是亮出“杀手锏”,通过长水平段水平井、阶梯水平井、分支井、均衡注热、长效防砂等8项少井高产技术与钻采设计方案,保障薄层、枝蔓状砂体储量的有效动用,节约投资超亿元。

基于项目开发实际,团队首次完成油田开发少井高产专篇编写,并建立了海上油气田开发少井高产专篇范本目录,为后续油气田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模板,这一创举如同在海上油气开发领域树立起一座新的技术灯塔,照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工程系统性攻坚:集成创新与本质安全双擎驱动

垦利10 - 2中心平台堪称海上油气开发的“巨无霸”,它是海上首个集固定注热、注水冷采与区域处理中心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平台,也是渤海海域目前外形尺寸最大、重量最重的中心平台。面对系统集成难题,工程专业科技工作者们践行“精细化基本设计”,开展多个关键技术攻关专题研究,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并通过模块化、紧凑化、立体化设计提升甲板空间利用率,实现稠油热采工艺流程适应性提升。

他们应用高效聚结分离器替代传统设备,为水处理模块“瘦身”,创新优化热采锅炉爆炸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技术,形成全面系统的稠油热采开发技术体系。在平台浮托过程中,垦利10 - 2中心平台浮托重量远超海洋石油228的浮托能力,研究总院团队双管齐下,一方面强化重量统筹管控,牵头多轮跨专业减重研讨;另一方面通过系列创新研究,提出TMCP技术方案、高强钢减重路径及焊接工艺,成功攻克超大型海洋平台轻量化设计关键技术。

最终,绿色低成本TMCP(热机械控制)态420MPa级超高强钢在国内海洋平台首次示范应用,与传统钢材相比,平台结构减重10%(约660吨),助力实现组块和生活楼整体浮托安装,碳排放量降幅达15%以上,钢材成本相比传统钢材降低2%-10%,有效降低平台整体投资,显著提升了建造和安装效率,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绿色低碳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未来,研究总院科研团队将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技术应用、服务生产为导向,深入探索海洋能源开发绿色低碳转型路径。他们将如同海上油气开发领域的“拓荒者”,以科技创新为利刃,披荆斩棘,为海洋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向着更广阔的深蓝挺进,书写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壮丽篇章。

推荐阅读

中远海运集团携手合作伙伴 布局东南亚海上能源项目

海洋能源网获悉,日前,中远海运集团旗下新加坡子公司——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COSCO Shipping Marine Engineering, CSME)宣布与新加坡联合钢铁控股有限公司(Union Steel Holdings)以及中国交通运输部旗下的中国海上工程解决方案公司(China Offshore Engineering Solutions, COES,即上海打捞局)签署了一份不具约束力的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携手合作,共同在东南亚地区执行海上能源项目。合作领域:聚焦东南亚海上能源工程根据协 2025-07-25

加快培育壮大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 中国海油全力奋进新征程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22日,中国海油2025年领导干部会议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精简务实,以五个坚持、五个推动全面总结了上半年的主要成果,同时以六个聚力攻坚精心部署了下一步重点工作,为中国海油全系统锚定了清晰的发展方向。会后,《中国海洋石油报》记者深入生产现场、走进基层一线,记录下广大海油干部员工的感受与思考。从渤海之滨到南海之畔,中国海油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围绕产业升级、新能源布局、管理创新等关键领域积极实践,全力加快培育壮... 2025-07-25

安哥拉海上油田项目投产 助力原油产能提升

海洋能源网获悉,法国能源巨头TotalEnergies(道达尔能源)近期宣布,其在安哥拉的BEGONIA和CLOV第三阶段(Phase 3)两个海上油田项目正式投产,这两个项目合计将为安哥拉海上原油日产量增加6万桶。此次BEGONIA和CLOV第三阶段项目的投产,充分利用了PAZFLOR和CLOV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PSO)的剩余产能。BEGONIA项目是安哥拉17/06区块的首个开发项目,由TotalEnergies担任作业者,持有30%的权益。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得益于安哥拉国家石油、天然气和生... 2025-07-24

惠州25-8B平台导管架启航 奔赴作业海域开启新阶段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21日,随着台风韦帕风力逐渐减弱,完成避台风任务的惠州 25-8B 平台导管架在海洋石油 229驳船的托举下,缓缓驶离锚地,启航前往惠西油田海域,正式开启海上安装新阶段。惠州 25-8B 平台导管架于 7 月 17 日在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建造完工。此前,根据防台决策,它前往海南三亚锚地避风。该平台是南海东部油田重点产能建设项目——惠州 25-8 油田综合调整项目的核心设施,其总高度达 116 米,重约 1.2 万吨,作业水深约 102 米。建成... 2025-07-23

OKEA北海海上油气项目海底设施安装启动

海洋能源网获悉,挪威石油和天然气公司OKEA在北海开发的Bestla项目迎来了关键进展。Subsea Integration Alliance(SIA)的成员——美国的OneSubsea和英国的Subsea 7——已成功交付并安装了该项目的基础结构,为后续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Bestla项目的海底模板已安装完成,这一设施将作为整个水下基础设施的基础,为油气井及相关设备提供支撑平台,并实现管道和电缆的集成。此次安装标志着Bestla项目执行阶段的正式开启,是该项目的首个重大交付成... 2025-07-22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