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新闻
2023年9月19日,2023世界海洋科技大会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论坛在青岛举行,论坛以“发展海洋立体观测,助力海洋强国战略”为主题,旨在凝聚全球海洋科技、人才、学术和产业资源,打造世界性海洋学术交流高端平台,助力海洋科学技术长足发展。论坛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崂山实验室、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国家海洋检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
2023-09-20
为大力推动智慧海洋大数据研究开放与应用创新,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指导,自然资源部海洋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智慧海洋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2023)”(以下简称“大赛”)正式拉开帷幕。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2023-09-06
2023年8月14至18日,首届南大洋观测系统(Southern Ocean Observing System,SOOS)国际研讨会“Southern Ocean in a Changing World”在澳大利亚霍巴特市举行。此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全球21个国家、132家科研机构共295位科研人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可院士带队参加了此次会议。
2023-08-23
2023年7月4日,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Plymouth Marine Laboratory)发布消息称,欧洲首个海洋社会与自然资本实验室在PML启动。该实验室将利用生态、心理、社会和经济综合研究方法,并结合尖端数字技术实现新型变革性海洋科学。该实验室旨在探索除自然资本以外的社会与人力资本,包括当地海洋环境、普利茅斯海峡、邻近的耶尔姆河(Yealm)、塔马河(Tamar)和普利茅斯河(Plym),以及防波堤外几英里外地区提供的社会与自然资本。
2023-08-15
来自美国的研究者在全球海洋观测大会(OceanObs'19)上指出了长期、持续的海洋观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维持长期海洋观测的蓝图。研究者认为,为了完成这一蓝图,需要全球研究者共同进行长期海洋观测研究。目前,在长期海洋观测方面,美国以GOOS为基础展开研究。研究者指出,必须在此基础上发展可持续的长期海洋观测合作伙伴关系,并需要在联合国海洋科学十年的早期建立这一伙伴关系。为什么要开展海洋长期观测为了建立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未...
2023-08-11
7月25日-26日,由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简称海委会)非洲和邻近岛屿国家分委会(简称非洲分委会)主办,我所和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承办的中非海洋科学与蓝色经济合作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其间,中非海洋科学与蓝色经济合作中心(简称合作中心)成立。
2023-08-04
近日,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牵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共10家单位联合申报的国家能源海上风电装备研发中心获得国家能源局的正式批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董昌明教授是本研发中心的技术带头人之一。本研究中心以海上固定式和浮式风电装备关键技术、海上风电智能运维技术、海上风资源安全环境评估等四大研发方向为发力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充分发挥科研创新能力强的优势,着力于第四个研发方向海上风能资源...
2023-07-31
2023年6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宣布,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正式获准成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简称“海洋十年”)实施伙伴,也是本次获批的唯一一个实施伙伴。
2023-06-30
6月11日上午, 中山大学第十四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海洋科学分论坛在海琴三号楼A201会议室举办。本届论坛吸引了境内外7位青年学者一同聚焦学术热点、探索学术前沿,促进青年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我院王东晓院长、苏明副院长、胡湛院长助理、杨颖院长助理以及多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2023-06-16
海洋调查工作是开展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石,海洋调查装备更是进行海洋调查工作的必要技术手段。深入认知海洋科学奥秘、高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环境、有力维护海洋权益都离不开海洋科学的发展和海洋调查装备的支撑[1-3]。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大型海洋调查装备诸如无人水下缆控潜水器(Remote Operated Vehicle,ROV)、载人潜水器(Human Occupied Vehicle,HOV)、水下自主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水下滑翔机(Un
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