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来自美国的研究者在OceanObs'19上出长期海洋观测系统的蓝图

2023-08-11 10:16     来源:中国海洋观测     海洋观测

来自美国的研究者在全球海洋观测大会(OceanObs'19)上指出了长期、持续的海洋观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维持长期海洋观测的蓝图。研究者认为,为了完成这一蓝图,需要全球研究者共同进行长期海洋观测研究。目前,在长期海洋观测方面,美国以GOOS为基础展开研究。研究者指出,必须在此基础上发展可持续的长期海洋观测合作伙伴关系,并需要在联合国海洋科学十年的早期建立这一伙伴关系。

为什么要开展海洋长期观测

为了建立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未来并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挑战,2018年联合国制定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其中以(SDG14)水下生物中包含了如下具体目标:

1) 预防和大幅减少各类海洋污染;

2) 可持续管理并保护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

3) 减少并应对海洋酸化的影响;

4) 规范捕捞活动,终止过渡捕捞、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和破坏性捕捞活动;

5) 保护至少10%的沿海和海洋区域;

6) 禁止某些助长过剩产能和过度捕捞的渔业补贴,取消助长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捕捞活动的补贴,避免出台新的这类补贴;

7) 基于可持续管理帮助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

8) 增加科学知识。

在这8个目标中,至少有6个目标能直接受益于长期海洋观测(目标1,2,3,4,5,8)。同时,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更多来自海洋的信息。

长期海洋观测的手段

了解气候变化,开发蓝色经济都需要开展长期海洋观测。GOOS包含三个主题领域的观测:气候、海洋业务服务和海洋健康。GOOS包括的主要观测设备如下:近4000个浮标组成的Argo剖面浮标阵列;由OceanSITES协调的锚系浮标和漂流浮标;由GO-SHIP组织的海洋调查船;每隔5-10年重复调查的海洋调查船;海洋站;志愿船等志愿观测平台等。

截止目前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现状

GOOS面临的挑战有:1)相关国家和国家机构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很多国家都减少了观测系统的预算,如美国的Argo系统、热带太平洋观测系统;2)海洋观测系统只能提供NetCDF和ASCII格式的数据,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并不适用;3)亟需一个综合不同来源数据的框架,用以开发能够提供更详细地球系统知识的数据产品;4)生物和生态系统观测的观测情况比较落后;5)在专属经济区和其他海域缺乏必要的观测;6)缺乏训练有素的人员等。

持续观测的未来海洋伙伴关系

长期规划与私营及非营利部门的伙伴关系是解决长期观测面临挑战的重要方式之一。研究者认为,合作伙伴需要相同的价值观,国际长期观测模式需要由科学推动,且需要决策者、企业高管、地方研究团体,金融机构等多种支持。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海洋可持续观测伙伴关系,基于“集体影响组织”的方法实现,这种关系可以加强海洋观测科学界与非营利组织、慈善组织、学术界、美国联邦机构和商业部门的接触和协调,共同努力,实现长期海洋观测系统目标。

海洋观测大会(OceanObs)是有国际海洋科学界共同发起、每十年一次的系列会议,是引领全球海洋观测领域发展的高水平大会。海洋观测大会讨论、规划、引导未来海洋观测发展方向,具有极大的国际影响力。OceanObs'19在美国夏威夷举办,以海洋中的机遇为主题,而OceanObs'29将在中国青岛召开。

推荐阅读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展示深海探测领域诸多成果

2023年7月底,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韩喜球研究员受邀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展示海洋二所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的诸多成果。 2023-08-03

国内首座海上风电生态环境监测观测站挂牌成立

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和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发电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国内首座海上风电生态环境监测观测站——“昌邑海上风电场监测观测站”日前挂牌成立。近日,“守护海洋生态 共建蓝天碧海”山东媒体行走进潍坊昌邑,了解当地海洋生态监测和保护的有关情况。 2023-07-25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Peter Thomson先生访问海洋一所

2023年6月29日,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Peter Thomson先生访问了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一所”)。海洋一所所长李铁刚、副所长乔方利以及相关部门代表与Peter Thomson特使进行了座谈。李铁刚所长对Peter Thomson特使的访问表示欢迎,并向其简要介绍了海洋一所工作概况,提出海洋一所愿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各项海洋合作,为推动联合国“海洋十年”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3-07-11

“白龙”智能化浮标在青岛成功布放海试

近日,我所研制的“白龙”浮标赋智升级版——“白龙”智能化浮标在青岛成功布放海试。“白龙”浮标是我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6000米级深海气候观测锚系浮标系统,是我国深海气候观测的重要支撑平台。该浮标系统不仅可以采集海水温度、盐度、海流剖面等海洋要素,还可同时观测海面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长波辐射、短波辐射等气象要素,为海洋和气象预报预测提供宝贵的实时观测数据。2016年,“白龙”浮标成功实现了观测数据的全球实时共享,填补了我国在深海锚系浮标观测系统上的技术和应用空白。 2023-07-06

NOC和ESA计划2024年发射新的海洋观测卫星

近日,据NOC官方网站报道,NOC和ESA在落实一项新的研究计划,将在2024年发射新的海洋观测卫星(图1),可帮助科学家从太空对地球开展可靠的、经济的海洋观测任务,该计划将获取大范围的海风和海冰等海洋环境观测数据。卫星发射计划的实施,可将卫星观测数据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管理和海洋学研究中得以应用。 2023-06-13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