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2023世界海洋科技大会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论坛在青岛举行

2023-09-20 11:18     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大众日报客户端、海洋知圈     海洋观测

2023年9月19日,2023世界海洋科技大会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论坛在青岛举行,论坛以“发展海洋立体观测,助力海洋强国战略”为主题,旨在凝聚全球海洋科技、人才、学术和产业资源,打造世界性海洋学术交流高端平台,助力海洋科学技术长足发展。论坛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崂山实验室、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国家海洋检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

崂山实验室主任助理潘克厚致辞时表示,加强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装备开发,加快海洋观探测体系和能力建设,是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需求,更是海洋科技创新的首要方向之一。希望高层次专家抓住全球技术变革有利契机,畅所欲言、深度交流,理清海洋观探测技术变革发展趋势和关键问题,强力促进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及新能源、新材料与海洋观探测技术装备的融合,努力推动海洋观探测技术向综合化、立体化、网络化、实时化、智能化、新质化跃升,助力我国海洋观探测水平和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党委书记孙继昌致辞时表示,论坛的举办对推动山东及青岛的海洋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了重大机遇。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六十年来长期从事海洋环境监测的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仪器装备研制,建有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监测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海洋环境监测领域久久为功,研制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仪器装备,支撑了我国海洋监测业务化立体观测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在海洋监测装备及核心传感器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成研究员主持,王军成研究员、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孙永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李超伦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崔军红教授、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延辉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建芳研究员、马里兰大学环境中心毕洪生教授、中山大学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副主任崔廷伟教授、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副主任李红志研究员、天津大学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刘铁根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海洋与工程系张传伦讲席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孙秀军教授、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副主任邓锴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冯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崔光磊研究员、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主任吴晓明研究员等专家作大会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王军成介绍, 海洋观测与探测是认识海洋的基本手段,是海洋经济开发、环境保护和权益维护的基础。 经多年布局,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以卫星遥感、海洋浮标、岸基台站为核心,地波雷达、断面调查、志愿船等手段为辅助的五大近海业务化观测网,覆盖我国从渤海、黄海、东海到南海(近岸)的中国海区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位海洋站观测系统331个、海岛自动气象站310个、船载自动气象站100个、业务化锚系浮标237套、表层漂流浮标200套、Argo浮标200余套、潜标40余套, 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随着信息、材料、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量应用于海洋观测与探测,全球海洋观测与探测从技术到体系都正在经历革命性变化,朝着智能化、网络化、低成本、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党委书记孙继昌表示,研究所在海洋观测、监测装备领域拥有60多年研发历史,科研成果支撑着我国海洋资料浮标、船舶气象和海洋台站三大观测网络的业务化运行。未来,将瞄准国际海洋领域最前沿,充分发挥院士引领作用,聚焦海洋核心传感器技术与仪器、海洋观测平台、海洋精准观测技术与装备、海洋大数据及信息处理技术四大方向,不断推动我国近海业务化观测网升级。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围绕围绕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遥感技术、海洋观/探测装备和海洋业务化观测体系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商海洋强国建设的大计,为国家海洋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推荐阅读

我国深海气候观测浮标——“白龙”浮标实现智能化升级

深海锚系浮标是开展大洋水文气象观测的核心装备之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制的白龙浮标是国内6000米级深海气候观测锚系浮标系统。近日,白龙浮标实现智能化升级,在青岛成功完成海试,将为深海气候观测提供重要支撑。白龙浮标(图1)是我国参加国际海洋观测计划(GOOS-RAMA) 并通过全球电信系统(GTS) 进行实时数据共享的锚系浮标。经过十余年的自主研发,白龙浮标技术己达到国际同类浮标先进水平。图 白龙智能化浮标在青岛完成海试目前... 2023-09-06

陈大可院士带队参加首届南大洋观测系统(SOOS)国际研讨会

2023年8月14至18日,首届南大洋观测系统(Southern Ocean Observing System,SOOS)国际研讨会“Southern Ocean in a Changing World”在澳大利亚霍巴特市举行。此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全球21个国家、132家科研机构共295位科研人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可院士带队参加了此次会议。 2023-08-23

来自美国的研究者在OceanObs'19上出长期海洋观测系统的蓝图

来自美国的研究者在全球海洋观测大会(OceanObs'19)上指出了长期、持续的海洋观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维持长期海洋观测的蓝图。研究者认为,为了完成这一蓝图,需要全球研究者共同进行长期海洋观测研究。目前,在长期海洋观测方面,美国以GOOS为基础展开研究。研究者指出,必须在此基础上发展可持续的长期海洋观测合作伙伴关系,并需要在联合国海洋科学十年的早期建立这一伙伴关系。为什么要开展海洋长期观测为了建立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未... 2023-08-11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展示深海探测领域诸多成果

2023年7月底,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韩喜球研究员受邀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展示海洋二所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的诸多成果。 2023-08-03

国内首座海上风电生态环境监测观测站挂牌成立

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和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发电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国内首座海上风电生态环境监测观测站——“昌邑海上风电场监测观测站”日前挂牌成立。近日,“守护海洋生态 共建蓝天碧海”山东媒体行走进潍坊昌邑,了解当地海洋生态监测和保护的有关情况。 2023-07-25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