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海洋技术新闻

多家单位开展国内首个海洋温差能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

温差能是资源量最多的海洋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在国家大力倡导“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国内海洋温差能开发技术的进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并联合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等多家单位开展了国内首个海洋温差能国家标准《海洋温差能转换电站设计和分析的一般指南》的制订工作。 2022-08-26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究员罗续业: 促进“深海关键小件”核心创新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究员罗续业指出,我国海洋领域卡脖子和“深海关键小件”的发展现状,与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极不相称,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技术发展、科学创新的瓶颈和薄弱环节。“亟需增强政策驱动力,促进卡脖子技术和深海关键小件核心创新。” 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白勇表示,“山东海洋工程过去十年得到飞快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最领先的省份。‘最大’体现在,山东本身是个大省,山东从事海洋高端装备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特别多。‘最领先’体现在,山东有胜利油田,石油管道装备企业是世界一流的。” 2022-08-11

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吹响海上新能源开发号角

昨日下午,东北亚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论坛暨2022中国海洋经济论坛分论坛——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来自挪威船级社、英国碳信托、英国海上能促中心、国家电投、中国电建、中国华能、中集海洋、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山东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10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聚焦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就全球海上新能源展望、“双碳”战略下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项目开发、海上新能源用海管理政策等主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2022-08-11

“潮流能和波浪能发电装置现场测试与评价技术” 顺利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2年5月23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在天津组织召开了“潮流能和波浪能发电装置现场测试与评价技术”科技成果评价视频会。会议聘请了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蒋兴伟院士担任组长、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林明森研究员、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夏登文研究员等共9名专家组成科技成果评价专家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科技成果评价资料齐全、规范,成果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2-06-06

海上光伏电站技术、经验(线上)研讨会召开

为了更好地探讨海上光伏的发展趋势,5月25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举办了海上光伏电站技术、经验(线上)研讨会,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能发展中心、中国交建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港航所、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工程院、东方日升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参加此次会议,机电工程公司应邀参加。 2022-05-30

首套国产化海气界面观测浮标成功布放西北太平洋海域

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领衔,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及浙江大学参加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专项“海气界面观测浮标国产化技术研究”项目,历时3年,完成了海气界面观测浮标的全系统国产化技术研究。浮标全系统在威海国家浅海试验场、南海等海域进行了长期海上试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于近日成功布放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正式开启在深海为期一年的示范运行。该项研究将填补大深度、高密度、长期实时获取深海剖面观测数据技术空白。 20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