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新闻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11日,由中海油服自研的我国首套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经”系统获中国海油科技进步一等奖。深水、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能力是一个国家或石油公司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长期以来,购买、租赁进口拖缆油气勘探装备费用较为昂贵,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深水油气藏的勘探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自2017年起,科研团队围绕作业深度、勘探精度、系统功能等难题,持续开展深水地震勘探成套装备的研发工作。
2024-06-12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29日至30日备受业界期待的中国太平洋学会2024年专题学术论坛暨首届深圳海洋能源经济技术合作论坛(简称论坛)在深圳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中国核电、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联合承办,深圳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中晟研究院和海洋能源网联合支持。(图)论坛开幕式盛况本届论坛的宗旨...
2024-06-03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海油全资子公司已与莫桑比克矿产资源和能源部(MIREME)和Empresa Nacional de Hidrocarbonetos(ENH)签订了位于莫桑比克的五个海上区块的油气勘探和生产特许权合同(EPCC)。这些合同共签订了五个区块,即S6-A、S6-B、A6-D、A6-E和A6-G,均位于莫桑比克近海。总面积约为29,000平方公里,水深从500米到2500米。根据合同条款,区块勘探期的第一阶段为四年。中海油的五家全资子公司将作为勘探开发阶段的经营者,独立拥有五个区...
2024-05-28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海油服钻井事业部推出的海上钻井平台关键设备智能监测系统在海洋石油982平台成功应用,标志着海洋石油产业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一步。该智能监测系统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而成,涵盖了顶驱、推进器、主发电机组等关键设备,实现了数据采集、分析、诊断等功能。通过平台端和陆地端的数据交互,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识别潜在故障和异常,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05-27
近日,海油工程中海油深技服公司成功获批“广东省海洋油气水下设施安装与调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公司正式加入科改示范行动以来取得的最新成果。该研究中心于2022年设立,是2024年深圳市海洋产业唯一获批的省级技术平台。着力解决深海油气开发关键技术难题,全面提升深水油气开发效率和工程技术能力,让新科技在工程应用中“大显身手”。
2024-05-21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石化机械四机赛瓦公司与中海油服联合研制的海洋固井泵橇,在南海东部钻井平台顺利完成7英寸尾管拖轮固井作业。该装备核心部件首次全面实现国产化。
2024-05-20
5月14日,海洋能源网获悉,中海油服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超大通径防砂及智能分注管柱 在海上油田首次成功应用, 开启了分层防砂、 分层注水技术应用新模式。 海上油田侧钻调整井日益增多,传统的7″套管简易防砂管柱内径小,为大排量注水和修井处理带来很大限制。自主研发的新型管柱能有效增加注水管柱强度,降低大排量下注水摩阻,更大的内通径满足地质油藏获取地层数据的需求。
2024-05-16
总部位于美国的海洋电力、数据和服务公司Ocean Power Technologies (OPT)的PowerBuoys系列可再生能源产量接近15MWh,该系列产品主要利用波浪能发电。最近在新泽西州海岸附近推出的下一代PowerBuoy通过结合太阳能、风能和波浪能生产能力,大大加快了可再生能源生产速度。这些部署来自政府支持的开发计划以及商业租赁和销售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客户包括埃尼、EGP、海军研究办公室和 DeepStar 财团,包括雪佛龙、中海油、Equinor、埃克森美孚、...
2024-05-15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石化机械四机赛瓦公司与中海油服联合研制的海洋固井泵橇,在南海东部钻井平台顺利完成7英寸尾管拖轮固井作业。该装备核心部件首次全面实现国产化。固井作业是油气钻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增强井壁的稳定性和密封性,确保后续钻探和生产作业的安全进行。固井泵橇的性能状态直接影响到固井作业成败。在此之前,相关技术与产品被国外公司垄断,主要靠“引进来”。
2024-05-13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12日13时30分,青岛引航站传来喜讯,在历时近8小时的紧张作业后,国内首艘全国产化无动力圆筒型海上储油平台FPSO——“海葵一号”,在青岛引航站多人组成的专业项目团队的引领下,成功由中海油南舾装码头拖带至内锚地,并顺利浮装至半潜船“新光华”。这一高难度操作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海葵一号”建造阶段工作的圆满完成,也展现了青岛引航员的卓越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
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