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新闻
总部位于美国的海洋电力、数据和服务公司Ocean Power Technologies (OPT)的PowerBuoys系列可再生能源产量接近15MWh,该系列产品主要利用波浪能发电。最近在新泽西州海岸附近推出的下一代PowerBuoy通过结合太阳能、风能和波浪能生产能力,大大加快了可再生能源生产速度。这些部署来自政府支持的开发计划以及商业租赁和销售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客户包括埃尼、EGP、海军研究办公室和 DeepStar 财团,包括雪佛龙、中海油、Equinor、埃克森美孚、...
2024-05-15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石化机械四机赛瓦公司与中海油服联合研制的海洋固井泵橇,在南海东部钻井平台顺利完成7英寸尾管拖轮固井作业。该装备核心部件首次全面实现国产化。固井作业是油气钻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增强井壁的稳定性和密封性,确保后续钻探和生产作业的安全进行。固井泵橇的性能状态直接影响到固井作业成败。在此之前,相关技术与产品被国外公司垄断,主要靠“引进来”。
2024-05-13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12日13时30分,青岛引航站传来喜讯,在历时近8小时的紧张作业后,国内首艘全国产化无动力圆筒型海上储油平台FPSO——“海葵一号”,在青岛引航站多人组成的专业项目团队的引领下,成功由中海油南舾装码头拖带至内锚地,并顺利浮装至半潜船“新光华”。这一高难度操作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海葵一号”建造阶段工作的圆满完成,也展现了青岛引航员的卓越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
2024-05-13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海油服在渤海地区参与的首个整装平台弃置项目圆满收官。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储量动用程度,中海油服总包本次弃置一体化作业,集合公司全产业链优势,通过高效的管理手段将相互独立的装备、技术、产品等单元有效整合,实现在同一体系下的协同与发展,整个工期提效17.23%。施工作业前对设备进行深度体检,精细组织、精益管理、精准解决施工疑难点,组建打造井简弃置一体化技术体系。中海油服将继续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加快...
2024-05-10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海洋石油721船顺利通过巴拿马运河赶赴秘鲁工区开展油气勘探作业,这是该船自去年出国以来历时7个月完成西非项目后,又一次横跨大西洋前往南美开展大面积地震采集作业。秘鲁工区位于太平洋东海岸,从西非前往秘鲁航程遥远。为尽快抵达目的地,争取宝贵作业时间,中海油服经过科学谋划,选择穿越巴拿马运河的航线计划。相较传统航线,该航线可节省近1800海里的航程,将为秘鲁工区的勘探作业赢得5天的宝贵作业时间。海洋石油721船队...
2024-05-09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研发的我国首套国产膜海上火炬气脱碳捕集示范装置在惠州32-5平台顺利成功投用。 该装置的成功运行,验证了国产膜海上碳捕集技术的可行性与稳定性,也标志着我国膜法天然气/伴生气脱碳技术实现自主化,开启了天然气/伴生气海上脱碳净化处理的新篇章。
2024-04-30
海洋能源网获悉,4月11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自主研发的首款海上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海潮OSim1.0在北京发布。该软件具有“多功能、高精度、高效稳定”的特点,实现了海上水驱砂岩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由“0”到“1”的突破,具备传统商业软件的国产替代能力,标志着中国海油在实现核心基础工业软件自主可控上迈出新步伐,进一步助力油田智能化建设。
2024-04-12
海洋能源网获悉, 2024年3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谢玉洪教授应邀出席了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组织的座谈交流。谢玉洪院士是我国著名海洋油气勘探和工程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曾主持了南海深水首个自营气田钻探工程、南海西部海域复杂构造安全快速钻井工程、高温高压天然气勘探工程和海上滚动勘探开发工程等多个重点工程项目,为我国海洋能源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24-04-02
海洋能源网获悉,4月1日,随着液压爬行器+电动桥塞坐封工具串逐渐起出井口,中海油服大斜度井爬行器辅助电缆下桥塞新技术在蓬莱某井首次作业圆满完成。
2024-04-01
海洋能源网获悉,莫桑比克政府批准了A6-E、A6-G、A6-D、S6-A和S6-B区块油气研发特许权合同的条款和条件。莫桑比克政府宣布,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和莫桑比克国家碳氢化合物公司(ENH)已获得海上合同。根据莫桑比克国家石油研究所(INP)的说法,勘探活动包括获取超过26,000平方公里的三维地震数据,钻探至少4口深水研究井,以及在萨韦和安戈切近海区域进行地球科学研究。
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