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新闻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海油服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开展为期两周的校企学科建设产教融合活动,为深入推动中海油服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创中心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助力,标志着双方在校企合作和人才培育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7月11日,双方在天津产业园区二期报告厅举行了产教融合专业实习启动暨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由70余名师生、专家参与的,为期两周的交互式探研、沉浸式培养正式拉开了帷幕。油田生产事业部为每名学员安排了1名校...
2024-07-30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2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签署了战略联盟协议,以深化合作。中海油表示,根据该协议,两家公司将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和生产,油田服务以及原油和液化天然气贸易方面进行合作。他们还将深化在新能源领域和低碳项目方面的工作。
2024-07-26
管道式油水分离设备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安徽中科引力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团队)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等重大项目支持下率先研发,先后提出螺旋管式分离器、柱形旋流分离器(切向入口/轴向入口)、T型管分离器等管道化分离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油水分离的效率,为油水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目前这些技术在部分油田和中海油海洋平台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2024-07-25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海油服物探研究院特普数据中心(湛江)(以下简称“特普湛江”)成功助力我国首个超深水超浅层气田陵水36-1的勘探发现。复杂的地质环境是南海气层勘探面临的诸多世界级技术挑战之一。陵水36-1是南海琼东南盆地浅部气层和水合物勘探的重要靶区,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原有地震资料受到浅层气的影响,对于浅层含气的分辨能力不足,不利于高丰度气藏的预测和井点部署优选。
2024-07-05
7月1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设计的乌石23-5油田群开发项目顺利投产,成为中国海上油田绿色开发的新样板,为我国能源行业向低碳化、绿色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实践示范、经验。01 “标新立异”,乌石油田群开发团队果敢创新。外方纷纷撤资,中国海油是否“独木难支”? 乌石区域早在1979年4月就钻探出了第一口探井Wan11井并获得工业油气流,此后中国海油与多家外国公司合作开发乌石区域,但无重要发现。2008年,外方企业宣告彻底退出,中国海油开始了独自开发乌石区域的漫漫长路。
2024-07-03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海油服海洋石油760船队历时三个月圆满完成印尼勘探项目,使得项目提前22天完工。印尼海域地震勘探项目包括两个勘探区块,海洋石油760船队施工周期历时3个月,以0事故、资料合格率100%的作业成绩完成所有勘探任务,收获来自客户的书面表扬。项目施工过程中,勘探区域内存在多处岛屿和浅滩,海洋石油760需要拖带多条水下勘探电缆航行,水下设备极有可能剐蹭海底礁石,施工难度很大。项目负责人、海洋石油760船队经理李式洋介绍说...
2024-06-29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26日,中国海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汪东进与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一行在京举行座谈。双方围绕全面推进深化合作、聚力打造绿色新质生产力进行深入交流,并签署战略深化合作协议。
2024-06-27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12日,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随钻测井系统和旋转导向钻井系统(以下简称“璇玑”系统)工具的顺利升出钻台井口,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圆满完成南海东部陆丰13-2油田某调整井钻井作业,并实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海地层内单趟作业进尺3522米,刷新了“璇玑”系统规模应用以来旋转导向最长单趟作业进尺纪录。
2024-06-17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17日,由中海油服总承包的陆丰12-3一体化开发项目圆满完工。 项目共计13口开发井,总进尺达39830.88m,较设计提前43.73天完工,整个钻完井作业提效达13.67%。
2024-06-17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11日,由中海油服自研的我国首套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经”系统获中国海油科技进步一等奖。深水、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能力是一个国家或石油公司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长期以来,购买、租赁进口拖缆油气勘探装备费用较为昂贵,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深水油气藏的勘探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自2017年起,科研团队围绕作业深度、勘探精度、系统功能等难题,持续开展深水地震勘探成套装备的研发工作。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