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启东沿海地区已建成3个海上风电场,拥有134台风电机组,年上网电量约24.42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约79.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3.1万吨。这一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江苏加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今年下半年,启东将新建H4海上风电场,计划安装约30台风电机组,总装机规模达300兆瓦,施工船舶约20艘。为有效保障海上风电运维安全,南通启东海事处创新性地推出五项“统一”举措,推动海上风电运维船舶实施公司化管理,全力提升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01 统一船舶管理制度:实现公司管理系统化
南通启东海事处推动业主单位设置运维船舶管理部门,成立专业化管理团队,对风电场交通运维船舶进行统一扎口管理。建立涵盖船舶准入、日常运行、人员资质、航行规范、应急处置等10项管理制度,明确要求、压实责任。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明确的安全责任传导机制,将运维船传统分散的个体运营转化为统一的公司化管理,彻底改变了过去个体船舶管理“宽、松、散”的弊端,为海上风电运维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统一实施动态监管:实现远程管理数字化
联合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启东吕四环抱式港池建成专用的运维船舶“统一”登乘点,配备船舶安全停靠设施,运维船舶统一集中停靠,管理人员在登乘点现场办公。建成沿海新一代风电运维船舶登乘点智能卡口,对出海运维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和统计,严防人员无证上岗。登乘点还建设了过道闸机与人脸身份识别门禁设备,具备人员信息快速登记、人脸身份识别和出海“人-船”统计等功能。通过信息化系统运用,从“人盯人”转向科技赋能,依托系统实时开展出海登记、动态位置监控与返回确认等操作,实现对运维人员的全链条、全过程动态监管。数字化管理让人员核验效率提升80%,管理成本降低50%。
03 统一船舶准入条件:实现入场船舶标准化
为提升运维作业的安全性和专业性,严格核查运维船舶资质,明确船舶应持有的证书和配备的设备设施。船舶进场前,海事部门联合属地政府、发改委等部门实行联合审批制度,实施“登记备案 + 资质审核 + 定期检查”三位一体准入制度,禁止低标准船舶从事风电运维作业,从源头上保障运维船舶的安全性、合规性、可靠性。
04 统一运维作业要求:实现过程管理精准化
针对启东风电场海域复杂环境,制定并推行风电运维“定船、定人、定点、定航线、定作业内容”管理新模式。梳理制定航行指南,明确风电场出海登乘点、登乘点与风电场航行路线、风电场区内部航行路线,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利用AIS轨迹追踪与电子围栏技术,船舶一旦偏离航线,系统自动触发警报并推送至风电监管平台,风险响应速度大大提高。
05 统一联动监管机制:实现协同配合一体化
海上风电运维船舶实行公司化管理以来,属地政府、发改委、海事等监管部门加强配合,建立了协同联动机制,凝聚监管合力,“共管、共治、共享、共赢”新格局逐步形成。通过制度共定、信息共享、执法联动、风险共防,形成了覆盖“岸、船、海”全链条的监管闭环,实现沿海风电运维作业的“标准化作业、规范化留痕、透明化管理”,显著提升了海上风电本质安全水平和运维效率。
南通启东海事处将持续深化对风电运维船公司化管理的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工作,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海上风电运维安全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为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