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认证
护航“风渔融合”新范式
中国船级社颁发的入级证书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认可度 ,入级中国船级社意味着“伏羲一号”在设计、建造、维护、管理 等方面已经通过了严格的检验和认证。
全球单体最大抗台风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 ——中广核汕尾“伏羲一号”风渔融合项目位于汕尾中广核后湖500兆瓦海上风电场中心场区,离岸约11公里,由网箱主体结构和上建平台两部分组成。
其中,网箱主要负责深海养殖,其主体结构长70米,宽35米,水深约25.7米,养殖水体达到6.3万立方米;上建平台则由试验甲板、机械平台、生活平台、登乘靠泊平台和养殖平台等多个部分组成,用于构建具备源、网、荷、储各项要素的海上综合能源岛“雏形”。
“伏羲一号”于2024年9月建成投运。项目的落地,对我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发展 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水上清洁能源,水下蓝色粮仓”的图景正在现实中徐徐铺开。
此前,广东院完成的设计方案已获得了中国船级社的原则性批准(AIP)证书 ,这也标志着项目在方案阶段就得到了国际权威机构的技术原则性认可,能够满足在设计规定条件下的作业需要。
技术赋能
绘就“蓝色粮仓”新图景
作为“伏羲一号”海洋牧场平台的勘察设计方,广东院运用多项智能技术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示范项目,确保设计方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广东院依托海洋工程专业设计能力,首创新型桩基固定式海洋牧场网箱设施,采用“6桩+斜撑+双上部组块”的桩基桁架式结构,可正面抗击17级台风,显著提升海上风渔融合项目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广东院还为“伏羲一号”设计了风光储一体化供能系统和海水淡化系统,为平台日常运维及科研试验提供保障。项目投运后,全部依靠平台自身的绿色能源供能。
同时,广东院提出了先进的自动化养殖系统方案,充分考虑风渔融合型深水网箱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