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离岸CCUS论坛由厦门大学主办,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得到了中国太平洋学会海域管理分会、中英(广东)CCUS中心、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声学学会、海洋材料腐蚀防护研究中心(厦门)和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厦门)等机构的协助和支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讲席教授戴民汉代表主办单位致开幕辞。戴民汉指出,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CO2的长期累积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如不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升温将造成极端气候频发、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灾难性后果。采用海上活动减排和CCUS等技术,有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高级工程师李阳介绍了碳捕集利用技术如醇胺吸收法等在中石化的研究进展和主要工程实施情况,他指出,低渗、高含水油藏进行CO2驱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全流程技术体系已成功建立。
随后,中科院南海所研究员周蒂、中海油研究总院首席工程师李清平、中科院武汉岩土所研究员李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梁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研究员董阳泽、以色列海法大学教授Roee Diamant、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教授Jonathan M. Bull、厦门大学教授马剑、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张奇峰、厦门大学副教授王子明、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研究员吕连港分别展示了和CCUS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他们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离岸CCUS发展动态及主要工程建设使用情况,重点探讨了广东省的离岸CCUS规划和建设历程,并提出发展离岸CCUS的建议,指出海洋碳封存潜力巨大,应启动实施先导示范工程。
厦门大学教授李姜辉在论坛闭幕式上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自2021年我国成功启动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以来,离岸CCUS在我国从概念、技术进入了工程化实施的新阶段。本次论坛以离岸CCUS环境与信息技术作为切入点,极具开拓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