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印萍:开展二氧化碳碳封存试点建设工作,为碳中和提供技术支撑

2023-03-06 10:32     来源:海洋知圈     碳封存 碳捕捉封存
印萍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已经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她立足本职工作,始终把保护自然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视为“国之大者”,认真开展调研,以高质量的代表建议履职。

二氧化碳的地质碳封存的工作实际上还是一个很长的工作要走,所以可能还是要把我们的工业方面的技术和实验室的技术更好的融合起来。

赴京参加两会前,印萍经常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海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地质条件和体制机制。作为一名海洋地质科学家,印萍长期从事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工作,几乎走遍了我国沿海地区。在实地考察中,她发现我国海域适宜碳封存的地层厚度大、条件好,有2.58万亿吨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她进行了大量调研,并精心准备了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印萍: 选取类似于青岛或者其他的沿海的重点城市,开展二氧化碳碳封存试点建设工作,加强我们技术储备、人员队伍的建设、标准化的建设,为我们国家的双碳的工作,特别是碳中和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科技赋能履职,守护净滩碧海。履职五年来,印萍一方面立足本职,努力做好科研工作,组织开展我国海岸带环境和生态地质调查,以更优异的科研成果支撑和服务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另一方面,深度探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家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先后提出了30多份建议和议案,其中多个建议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印萍: 我们国家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还面临很多的挑战,我们肯定要立足本职工作,发挥我们科技工作者的这些专业方面的优势,为我们国家的资源开发利用,还有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更好的建议意见。

推荐阅读

全国首单蓝碳拍卖交易在宁波市象山县黄避岙乡最终落槌!

每吨106元! 2月28日下午,全国首单蓝碳拍卖交易在宁波市象山县黄避岙乡最终落槌!这场备受瞩目的拍卖会,共吸引了全国各地20多家企业和机构。 2023-03-03

河北省首个海洋碳汇领域降碳产品方法学公布

近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编制了《河北省海水养殖双壳贝类固碳项目方法学》,这是河北省实施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创新以来,首个海洋碳汇领域降碳产品方法学,是实现海洋碳汇资源到碳汇资产转变的重要纽带,标志着河北省降碳产品项目开发从林业走向了海洋。 2023-02-20

分析我国海洋能源转型和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带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产业链的构建,催生了新兴产业。海洋油气特别是天然气(含天然气水合物等)、海洋可再生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绿色开发正在成为保障海洋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实现“双碳”目标、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海洋方案。 2022-12-30

焦念志院士解析碳中和与海洋碳汇

目前,全世界已有85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包括27个欧盟国家、58个非欧盟国家。这些国家的碳排放占全球排放超过40%。其中,有29个国家明确了碳中和时间表。不丹已经实现碳中和;挪威、乌拉圭将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芬兰、奥地利、冰岛、瑞典分别将在2035年、2040年、2045年实现碳中和。还有20多个国家计划2050年实现碳中和;其中,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匈牙利、新西兰等国家以法律形式加以保障。 2022-12-20

首个百万吨级CO₂海上封存

“中国首个百万吨级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已完工,未来可实现‘岸碳入海’,将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输送到海上地层中进行封存。”12月12日,证券时报记者从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第十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获悉,能源央企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已在国内率先形成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回注、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开拓了CCUS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2-12-13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