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海油工程自主研发的系泊锚链面外弯曲疲劳计算软件通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

2025-09-19 11:16     来源:海油工程微讯      海油工程海上油气技术海葵一号
近日,公司自主研发的系泊锚链面外弯曲疲劳计算软件正式通过法国船级社认证,填补了我国系泊锚链核心计算领域的技术空白,对提升我国海洋油气工程装备自主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系泊锚链是船舶与海上浮式生产设施的“生命线”, 由钢制链环串联而成。能像“风筝线” 一样,将船舶、海上浮式生产设施等固定在指定海域,抵御风力、波浪力等外力冲击,防止漂移。锚链一旦断裂,失去固定的海上设施,可能发生移位,进而导致生产停滞甚至平台受损,后果不堪设想。

在导致锚链断裂的因素中,“面外弯曲疲劳”最为常见。当锚链处于张紧状态时,锚链与其所连接的海上设施间因摩擦力过大无法自由位移,只能被迫反复弯曲,这种长期累积的应力会造成不可逆损伤,最终可能引发断裂。

随着我国海洋能源开发加速向深远海推进,锚链“面外弯曲疲劳”问题已成为行业内的技术瓶颈。为此,海油工程组建专项浮体设计团队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评估方法,通过水池试验、模拟分析等手段深入破解疲劳问题的诱发机制与损伤积累规律,最终形成锚链疲劳受力解析与机理总结。

经过3年技术攻关,团队成功开发出系泊锚链面外弯曲疲劳计算软件,为海洋油气浮体类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该软件新增锚链计算数量扩展、损伤部位模拟、信息设置编辑等功能,不仅拓宽了应用范围,还显著提升了对危险工况的判断能力。目前,该软件已成功应用于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装置配备的12条锚链运行状态良好。




 
推荐阅读

“海上追光者”:坚守与实干点亮能源建设之路

当万家灯火在中秋团圆夜点亮,当举国上下欢庆祖国华诞之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船为家、以海为战场,在能源建设的第一线,定格下最动人的海上奋斗图景,用坚守与实干为祖国庆生。国庆期间:海上建设者们的坚守国庆期间,海油工程 70 余艘船舶投入生产,3000 余名建设者坚守海上一线。在国内外海域,海工人的忙碌身影穿梭在蔚蓝之上,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奋斗风采。国内攻坚保增产蓝鲸 7500与海洋石油 226船:协同攻坚战在旅大 16-3CEPA 平台扩建项目现... 2025-10-09

日产量成功突破 3400 吨!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流花11-1/4-1油田取得重大突破

海洋能源网获悉,9月19日,中国海油有限深圳分公司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流花 11-1/4-1 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原油日产量成功突破 3400 吨,这一成绩较设计高峰日产量高出 25%,开发效果远超预期,标志着我国在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流花 11-1/4-1 油田二次开发综合调整项目由流花 11-1 和流花 4-1 两个油田组成,平均水深约 305 米,计划投产 32 口生产井。该项目的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凭借一系列硬核... 2025-09-24

中国海油发布“海恒”井筒工作液“十大技术体系”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恒”高端固井技术(以下简称“海恒”)成功攻克泰国湾超高温气窜井固井作业难题,自此“海恒”井筒工作液“十大技术体系”全面实现国内外产业化应用。据了解,“海恒”是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油田化学技术产品体系,主要应用于钻完井液和固井工程领域,是实施海洋油气钻完井工程的关键技术,该体系能够在井下钻井工具和地层之间构建稳定的流体环境与通道,为油气长期稳定产出提供坚实基础。 2025-09-24

我国自主研发多功能海洋工程船完成分段建造进入总装集成阶段

海洋能源网获悉,9月18日,海油工程传来好消息。我国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海洋工程船在江苏启东完成分段建造,正式进入船体总装集成阶段。这艘多功能海洋工程船堪称海上工程的 多面手,它集海洋工程开发、建设、维护、检修及应急处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海洋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本次总装的这艘船舶采用双层结构、单体流线型方案进行设计,其设计长度达到 126 米,型宽 28 米,甲板面积约为 2000 平方米。船上装设有 400 吨级近海起重机,同时还... 2025-09-23

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构建“深海透视系统”突破深海作业“盲区”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在旅大16-3项目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首次实现了二维、三维声呐USBL水下定位系统及高精度GNSS卫星信号等水下多源声学设备的协同作业,成功集成构建出一套高效、精准的深海透视系统。这一创新成果为深海作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有效突破了深海作业的盲区。在复杂的深海环境中,传统单一设备或系统常面临能见度低、水流干扰强、定位精度差、作业效率低等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测量定位团队创新采用... 2025-09-18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