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9月18日,海油工程传来好消息。我国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海洋工程船在江苏启东完成分段建造,正式进入船体总装集成阶段。
这艘多功能海洋工程船堪称海上工程的 “多面手”,它集海洋工程开发、建设、维护、检修及应急处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海洋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
本次总装的这艘船舶采用双层结构、单体流线型方案进行设计,其设计长度达到 126 米,型宽 28 米,甲板面积约为 2000 平方米。船上装设有 400 吨级近海起重机,同时还配备了先进的电力推进系统和 DP2 动力定位系统,具备在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的强大能力。
这艘船舶还可搭载 3000 吨级卷缆盘、工程型 ROV(水下机器人)、饱和潜水装置和水下挖沟机等众多设备,具备水下管道管缆和结构物安装、海底调查、运输保障等海洋工程综合作业能力,能够满足多种复杂的海洋工程作业需求。
然而,由于这艘多功能海洋工程船的集成和自动化程度非常高,船舶设计建造和装备安装调试的难度也相应较大,对空间规划、设备管线布置、精度控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项目团队精心策划,采用了分场地、分区域、分阶段的模块化施工方案。他们将主船体分为艏、舯、艉三个区域,共 93 个分段进行预制,然后像 “搭积木” 一样进行总装集成。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不断创新,应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和三维模拟搭载。他们自主开发了分段拼接精度计算软件、双吊机协调控制和智能吊装姿态控制系统,通过这些先进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施工的精度和效率。
通过不断优化方案,并开展三维模拟装配预演,项目团队成功实现了船体艏段一次就位成功率达 100%,尺寸公差小于 4 毫米,精度控制达到了先进水平,为后续的总装集成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